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市場評述 > 正文

煤制乙二醇壓力重重

作者: 2015年10月09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比起傳統的石油路線制乙二醇,煤制乙二醇最大優勢在于成本。   業內普遍認為:當國際原油價格在90美元/桶以上時,煤制乙二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當原油價格在80美元/桶以上時,煤制乙二醇才有生存空間;當原油價格
  比起傳統的石油路線制乙二醇,煤制乙二醇最大優勢在于成本。
 
  業內普遍認為:當國際原油價格在90美元/桶以上時,煤制乙二醇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當原油價格在80美元/桶以上時,煤制乙二醇才有生存空間;當原油價格在60~65美元/桶時,煤制乙二醇的優勢消失;當原油價格跌至60美元/桶以下時,成本優勢發生逆轉,石油制乙二醇將取得成本競爭優勢。
 
  一年前,原油價格在100美元/桶以上時,煤制乙二醇風頭十足。然而截至2015年9月11日,布倫特原油價格暴跌至48.14美元/桶,煤制乙二醇的優勢蕩然無存,甚至成為劣勢。
 
  除了來自原油價格暴跌的壓力外,國內煤制乙二醇還面臨中東、北美低成本輕烴制乙二醇路線的強力競爭。
 
  據悉,上游乙烯等原料成本占煤制乙二醇總成本的50%。中東地區乙二醇產品以油田伴生氣中的乙烷、丙烷等輕烴為原料,裂解生產乙烯,價格低廉。這一路線乙二醇到港平均價格比國內煤制乙二醇低400元/噸~800元/噸,優勢明顯。北美以頁巖氣、頁巖油開發中的乙烷、丙烷等輕烴為原料,同樣成本低廉。
 
  2014年,中國乙二醇進口總量達到845.03萬噸,其中超過45%來源于極具競爭力的沙特阿拉伯。
 
  技術成為一大軟肋
 
  對于國內煤制乙二醇企業來說,產品質量不過硬、工藝技術不成熟是重大軟肋。
 
  盡管近幾年來實現了技術突破,但是目前國內煤制乙二醇產品還沒有完全被下游的聚酯行業接受,產品中的某些指標和石油路線產品相比還存在差距。盡管某些煤制乙二醇企業聲稱產品能夠完全用于聚酯行業,且通過了質量檢驗,但是聚酯企業仍然普遍心存顧忌。
 
  目前,大型聚酯企業通常采購10%~20%的煤制乙二醇與石油制乙二醇混合使用。目前,我國乙二醇產品主要用于生產聚酯、防凍液和不飽和樹脂領域,其中聚酯是我國乙二醇的主要消費領域,其消費量占國內總消費量的94%。由于產品質量限制,當前煤制乙二醇的主要消費領域在不飽和樹脂及防凍液產業,吃不上聚酯這口香餑餑。
 
  中國煤制乙二醇還存在技術瓶頸。由于工藝技術沒有完全成熟,裝置難以滿負荷運行。
 
  滿負荷運行是煤制乙二醇企業盈虧的關鍵條件,但是受限于工藝技術,國內煤制乙二醇企業普遍存在商業化生產后,裝置負荷達不到設計能力,催化劑選擇性與乙二醇收率收不到預期效果,產量較低的問題,或因檢修、改造等問題,裝置頻繁開停車,能耗、物耗較高。據了解,目前規劃產能300萬噸/年,但是能夠按照設計要求正常運作的產能僅有60多萬噸/年。
 
  新增產能刺激市場競爭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乙二醇消費市場。2014年,我國乙二醇的主要生產企業有25家,總生產能力為583.3萬噸/年。其中,石油乙烯法占64.9%,合成氣制乙二醇(含煤制乙二醇)占26.6%。我國乙二醇表觀消費量增速迅速,但供應增速有限,市場供應缺口較大,進口依存度在70%。
 
  在8月召開的中國煤化工產業精細化發展高層論壇上,一些參會的煤化工企業代表仍對煤制乙二醇抱有很大希望。這基于我國乙二醇進口依存度較高,而且未來幾年,國內的石油路線乙二醇新增產能有限。
 
  但需要警醒的是,盡管中國乙二醇產能不足,但是全球乙二醇產能過剩已成共識。2014年,全球乙二醇產能2823萬噸/年,實際產量僅2427萬噸。預計到2015年底,除中國外,僅中東、亞洲和美國新增的乙二醇產能就達780萬噸/年。
 
  雖然石油路線乙二醇增量有限,但是近兩年,我國煤制乙二醇快速增長。截至2014年底,國內煤制乙二醇產能已達110萬噸/年。近3年的年均增長率高達30%。
 
  由于煤制乙二醇產品尚不能完全用于聚酯行業,煤制乙二醇產能的激增讓行業競爭更加激烈,加上成本劣勢,企業捉襟見肘。2014年,國內煤制乙二醇裝置平均開工率僅45%,生產廠家大多經營慘淡,微利或者虧損已經是普遍現象。
 
  煤制乙二醇還面臨環保壓力。去年,國內有多套煤化工裝置由于環保問題停車或延期投產。要想持續發展,煤制乙二醇企業必須配套建設相關的環保處理設施,大幅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大副產品回收利用,否則將難以為繼。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煤制乙二醇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