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廣州五個污泥處理項目公開招投標,分別是獵德、大坦沙、瀝滘、西朗和京溪。據說后面還有38個項目,待此次招標完成,二期再上。此“肥的滴油”的項目吸引了眾多業內企業的關注,共有48家公司、21個聯合體參與,可謂盛況空前,前所未有。
全部項目均為采用統一的工藝:深度脫水+熱干化。建設地點在各個污水廠內,采用電作為唯一能源。
一、奇葩的招標公告
此項目的招標公告和文件有諸多古怪之處:
一曰“超低門檻”
《招標公告》稱:“根據市政府有關會議精神,招標人廣州市凈水有限公司將組織實施xx污水處理廠廠內污泥干化減量工程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項目,決定對上述項目進行公開招標。現邀請有興趣的潛在投標申請人按照本公告的要求提出資格預審申請”。
有資格預審,一定是一個十分嚴肅的要求,它是為了避免魚龍混雜,在初期階段將一些資質不全、技術不佳的潛在投標人屏蔽在外的措施,按理說,應該是有較高 的技術“門檻”才對。但十分古怪的是,廣州項目設置的不是什么高“門檻”,恰恰相反,看上去是一個很低的、誰都能邁得過去的門檻。
《招標公告》稱:“投標申請人在報名時,如具備在中國境內(不含港、澳、臺)正在運行的質量合格的,生產規模達到6tDS/d(處理后污泥含水率30~40%),累計處理量達到540tDS或以上的污泥減量實例”。
含水率30-40%的污泥6tDS/d,意味著干化處理量僅15-20噸/天,這是一個中試水平的干化機吧。累積處理量540tDS/,意味著干化處理天數僅僅90天而已。如此具體的低“門檻”是用來干什么的呢?
二曰“明設陷阱”
“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建設期從招標人發出中標通知書及簽署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合同開始起計算,中標人需在200日歷天內以投標設計方案為基礎完 成整個污泥處理系統的前期工作,建成滿足招標文件要求的處理設施并完成調試。在進行污泥處理系統的全面建設、調試之前,中標人須提交期限為90日歷天的符 合招標文件和投標承諾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試驗結果,且須采用已試驗的工藝和技術,方可開展全面建設和調試。”
“中標人試驗結果經確認不合格,或不能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試驗結果的,則合同終止,原中標人必須在合同終止30日歷天內自行將設施拆除、運出招標人場地并 自行承擔費用,招標人不予支付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建設費用及90日歷天試驗所有費用(包括投標人自行將相關設施拆除并運出招標人場地的費用)。否則, 招標人有權沒收其履約保證金并拆除,并且招標人有權對由此而產生的費用進行索賠”。
這段話對于 不了解廣州項目背景的人來說,能看懂的可能只是風險:如果在廣州做這個中試試驗,項目都建起來了,結果不被認可怎么辦?相信這一條對于大多數潛在投標人來 說,屬于絕對的高風險條款。試驗機加上3個月的試驗成本,少說是幾百萬吧(石井項目標的是4088萬),誰又能有如此把握這幾百萬不打了水漂?
下面這段話露出了一點端倪,有人無需為此擔心:
“針對本項目,有如下特別說明:①中標人提交的試驗結果可以是在廣州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內進行建設試驗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項目,也可以是在招標人選取的中標范圍內的廠或生產線上進行建設試驗并經確認合格和驗證可行的項目”。
那些已經在廣州地面上進行過類似試驗且被認可的投標人。那么他們是誰呢?
三曰“層層設障”
“需提供項目合同、技術工藝分析報告(包含裝機容量及規模,設備設計技術參數等內容)等證明材料,并提供項目所屬業主名稱、詳細地址、業主聯系人及聯系電話、用戶使用評價意見及業績所在地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材料”;
這句話的關鍵在于“業績所在地排水行政主管部門的證明材料”。就我所知,國內污泥干化的投資方有很多是企業,而非“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如果要對業績進 行證明,各廠家手里的只有設備采購方也就是企業業主所出具的驗收證明,“行政主管部門”沒有義務為此出具任何證明。但廣州的招標單位無視國家《招標法》的 明文規定:
-第二十三條:招標人編制的資格預審文件、招標文件的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違反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影響資格預審結果或者潛在投標人投標的,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的招標人應當在修改資格預審文件或者招標文件后重新招標。
-第三十二條:“招標人不得以不合理的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招標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于以不合理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 人;(二)設定的資格、技術、商務條件與招標項目的具體特點和實際需要不相適應或者與合同履行無關;(三)依法必須進行招標的項目以特定行政區域或者特定 行業的業績、獎項作為加分條件或者中標條件;(七)以其他不合理條件限制、排斥潛在投標人或者投標人。
千方百計地要限制某些潛在投標人入圍,盡管這些企業的業績數十倍、數百倍高于招標文件所規定的累計處理量540tDS的要求(有的企業項目已經連續運轉 多年,累計處理量達到干基20萬噸以上),可謂處心積慮。眾所周知,業績的要求僅僅是為了保證所采用的技術具有成熟、可靠的基本素質。但荒謬的是,本項目 上招標文件所有利的唯一一方恰恰是僅僅停留在中試水平且存在極大漏洞的技術(詳后)。其層層設障,將危險的競爭對手屏蔽出局的策略,只不過恰恰印證了筆者 對其技術的了解和判斷。
招標單位已經不是在設什么門檻了,因為凡是身高腿長的能過。這其實是開了一個狗洞,目的是僅讓“武大郎”一人通過而已。
綜上,讀者想必已經明白:
“超低門檻”是為了設低限,只放自己人進來;
“明設陷阱”是為了嚇阻所有潛在的投標人,讓絕大部分人知難而退;
“層層設障“是為了設高限,僅讓自己人一人通過;
如此“精密周到”的設計,我們不能不佩服這個項目操作者的水平,如此奇葩的招標文件令人叫絕。
二、招標單位到底想讓誰中標
接下來,我們就該問了,招標單位到底想讓誰中標呢?
上網查查,不難發現這家投標人是誰,因為具有在廣州地面上做過項目、而且還是中試項目的唯一公司是廣州優特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11月該公司 中標廣州石井污水廠的中試項目。項目投資3973.35萬,至今未能驗收,廠家對技術極端保密,拒絕一切參觀考察,甚至評審也不提供任何技術資料。
1、什么技術這么神秘兮兮的?
這個由廣東恒輝建設有限公司(土建施工)、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設計)、廣州優特利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操作方)、武漢都市環保工程 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公司,與項目操作方一起干過石井項目)所組成的聯合體,核心技術其實是來自另外兩家廣州企業:廣州新致晟環保科技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和廣州普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廣州新致晟的專利“一種污泥濃縮脫水的方法”于2013年受讓自 廣州普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廣州新致晟于2013-2014年就該項深度脫水技術的專利起訴廣東綠由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廣州綠由工業棄置廢物回收處理 有限公司侵權。廣州新致晟在一審勝訴而在二審敗訴,原因是該專利權被宣告無效。
石井項目中所使用的熱干化技術(專利號2006200676814“立式污泥干燥機”)也是來自廣州普得環保設備有限公司。
實際上,廣州普得的主要技術與早在2004年就在廣州實施了第一個污泥處置項目(廣州津生污泥處理廠)的廣州鉻德工程有限公司有關。2006年的鉻德公司專利的主要發明人鐘環聲、李雷也均為廣州普得的主要發明人。
廣州津生項目最早以所謂“污泥脫毒技術”拿下了廣州第一個污泥項目,當時的價格高達196元/噸。后來追加到256元/噸。該公司以一些毫無意義的藥劑 做噱頭,實際攤鋪晾曬,拿去制磚。后來投訴多了,壓力大了,也不得不采用熱法進行干燥處理。津生項目最終因惡臭嚴重擾民而于2008年底被關停。
這同一來源的技術還涉及多個企業名稱,如廣州市鉻渣處理新技術工程公司、廣州市德瑞投資有限公司等。
基于以上所梳理出來的專利鏈,有理由懷疑這家2012才成立的廣州優特利與早先實施津生項目的公司或其主要技術成員有著直接關系,因為其技術來源完全相同。
根據廣州普得(發明人鐘環聲李雷等)的專利《2006200676814立式污泥干燥機》的描述,試對其主要工藝特點分析如下。
工藝流程:
根據該專利的描述,“干燥塔內部設置有滾筒,滾筒由轉軸和固定在轉軸上的刮刀組成,干燥塔的下面設置有加熱泵,滾筒的底部與加熱泵出口之間連接有進風 管,滾筒的頂部與加熱泵出口之間連接有排水管。由于干燥塔設計為立式,干燥塔底部通過進風管由加熱泵抽進干燥塔里面,而含有水分的污泥從干燥塔頂部進入塔 內自由落下,節省了輸送所需的動力。熱風由下而上傳輸,污泥自上而下輸送,兩者形成錯流。通過滾筒上刮刀的攪拌,使污泥充分打碎并與熱風接觸。……”
再看看廣州鉻德工程(發明人還是鐘環聲李雷)的專利200610036106.2《污泥載體干燥工藝》,它的工藝流程圖如下:
工藝描述是:“污泥載體干燥工藝,主要包括污泥預處理、污泥特性調理、好氧熟化、干燥工藝流程,污泥的特性調理工藝是指把預處理過的污泥與污泥干粉按質 量比1:1-5混合,用高速對輾攪拌機攪拌。攪拌速度控制在50-150轉/分,線速度78.54-235.62米/分,特性調理后的污泥里顆粒狀,本發 明的有益效果是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少,日處理600噸污泥的廠房僅需10畝用地:能耗少,每噸耗煤僅大約60公斤,且處理過程無臭氣、廢水產生。”
不難看出,普得環保的所謂立式污泥干燥機其實就是在原鉻德工程專利對輥混料干燥機的翻版。
這一技術的特點可概括如下:
1、采用干泥返混的方式,盡可能降低進入干燥器的污泥含水率,以獲得流動性;
2、采用高速攪拌輥進行粉碎和攪拌;
3、設備為立式布置,物料從上部落下,從底部排出;
4、熱風從底部進入,從上部排出,屬于逆流操作;
5、排出的熱風循環利用,對回用的熱風進行再加熱;
6、采用旋風分離器進行初次氣固分離,然后采用袋式除塵器進行二次分離(后者專利未提,實際有之);
7、采用的熱風最高為100度;
8、排風的一部分被冷凝,以實現蒸發量排出;
9、排濕的微負壓會有相當大量的廢氣排出(因干燥溫度屬于中低溫);
10、由于深度脫水添加大量石灰,干燥后的污泥性狀粉塵化嚴重;
該工藝的潛在問題是:
-熱能能耗非常高;
-熱能能耗隨季節變化,環境濕度越高影響越大;
-動力電耗相比帶式機較高(攪拌輥數量多、氣量大、旋風分離器和袋式除塵器的風阻大);
-干燥器內粉塵濃度高,廢氣出口粉塵含量大,如果進氣溫度太高,易產生粉塵爆炸的危險;
-袋式除塵器極怕油脂,維護成本高;
-廢氣量大,需要處理,成本較高;
該工藝的最主要問題是熱能能耗高。由于廣州項目全部采用電能進行加熱,升水蒸發量的熱能消耗指標極為敏感。由于所能利用的循環風溫不能過高(安全性問題),系統的熱能利用效率較差。
該工藝最低的運行能耗應該在760-800kcal/kg之間,屬于熱能能耗較高的工藝。
由于這種低溫干化需要的氣量大(在90-120立方米/公斤蒸發量以上),循環廢氣除塵的阻力大,該工藝所需電能也不會很低。
該系統需要處理相當于總氣量10-20%的廢氣,為此也需投入一定的電能消耗。
3、廣州津生項目是怎么回事?
根據上述專利描述,可以判斷廣州優特利的工藝與津生污泥處理廠項目所使用的廣州鉻德工程的技術同源,且極為相似。那么津生項目是怎樣的呢?
日前,廣州市人大黃埔聯組代表共20多人一行到黃埔區大沙地污水處理廠、廣州鉻德公司津生污泥處理廠地進行實地考察。廣州市市政園林局、市環保局、廣州 鉻德公司津生污泥處理廠的負責人向人大代表匯報了“鉻德公司污泥臭氣污染問題”的整改情況。當廣州鉻德公司津生污泥處理廠代表稱“臭氣與污泥處理廠并無因 果關系”時,當即引起在場人大代表“公憤”并引發連環式質問,“為什么2004年鉻德公司投產之前沒收到過居民的投訴,投產后投訴就沒間斷過?”
鉻德公司代表向代表們匯報時表示,該公司曾委托廣州市分析測試中心對鉻德公司的廠界、當日處于下風口的番禺區思賢村、新造鎮外圍以及長洲島、黃埔區的一 些居民點環境空氣進行的同步采樣和分析,“通過現場視察和報告分析說明,產生臭氣的原因是復雜的,并不是單一的,一些區域的臭氣問題與我公司污泥處理廠并 無因果關系。”除了自認為與臭氣產生無關外,作為廣州市唯一的污泥處理廠,鉻德公司竟然表示要提前解除合同撒手不干了。
鉻德公司代表的“臭氣問題與污泥處理廠并無因果關系”一說引起了在場人大代表的強烈不滿。黃埔區委書記、區人大主任陳小鋼極不客氣地說:“鉻德公司這個 時候強調臭氣責任不在鉻德,擺明就是要推卸責任。鉻德要做的應該是回顧當時采用的技術是否成熟?流程是否經得起考驗?如何做好補救措施?做人要厚道,要有 科學、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是技術不成熟導致的失敗,要反省投資人、技術設計者的責任,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推給政府,更不能推給老百姓,否則是要犯眾怒 的!”
作為鉻德公司的主管部門,廣州市市政園林局負責人表示,“鉻德污泥廠的問題很快將有明確說法,近期的解決辦法是,不能處理的半成品運到填埋場或別的地方填埋;遠期的解決方法是關閉或者搬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