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優美的鹽湖生態保護區內卻有一處“不和諧音符”,30米高、55萬噸的水硝料堆立于景觀路旁。9月22日,三晉環保行記者團在從運城市區去往臨猗縣的路上,看到了這甚為“煞風景”的一幕。
9月22日一早,在離開運城市區2公里多的鹽湖東路上,記者團成員的視線被30米高、相當于9層樓高的水硝料堆吸引住了,偌大的白色料堆與周圍綠色掩映、花草飄香的環境格格不入。
據運城市環保局信訪辦主任謝晉介紹,這是南風化工集團元明粉分公司的芒硝料場,在此已存在多年。
據了解,南風化工元明粉公司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主要生產無水硫酸鈉(元明粉),生產原料為一路之隔的鹽湖鹽池中的十水硫酸鈉即芒硝,俗稱水硝,每 年秋冬季生產。芒硝經溶化、澄清、蒸發、離心、干燥、包裝后制得成品元明粉。該公司始建于1971年,已有40余年歷史。在鹽湖路建成之前,料場與鹽池本 是相連一體,景觀路2年前通車后,該料場就一直立于路旁。
“我們的生產工藝為物理過程,生產過程中無污染物產生,現在的鹽湖東西大道就是原鹽湖拉運水硝的大道,沖刷原料水硝的水再流回鹽湖礦區,不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23日,南風集團分管環保的副總離向東對記者說。
對于防風抑塵問題,離向東也認為問題不大:“遇水后會產生一層結晶體可將料堆履蓋。”他承認,“抑塵措施應該有,但因為鹽湖風力較強,地下礦藏范圍廣、 地基軟,腐蝕嚴重,建設永久性防風抑塵網比較困難,估計使用壽命很短。目前我們正在進一步調研,尋求有權威的設計單位進行論證設計。”
據鹽湖區環保局副局長陳立新介紹,該局曾于今年4月和9月,兩次對該企業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4月要求企業在4月30日前建設原料場的防風抑 塵網。該公司提出料場具有一定腐蝕性,建設防風抑塵網不合適,提出改用噴啉設施。5月5日,區環保環境監察人員再次檢查時該公司的料場已安裝了噴淋設施, 且運行正常。但今年9月7日再對該公司檢查時,發現料場的噴淋設施管道破裂,不能正常使用,于9月16日向企業下達了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并對其違法行為 處以五萬元罰款,要求其立即停產,完善渣場“三防”措施,對噴淋設施予以修復并正常使用。
針對企業還在生產的情況,陳立新對記者說:“明天下正式的處罰決定書,要求一個月內整改完畢,如果還達不到要求,按環保法的要求及四個配套的辦法,將嚴格處罰。”
據企業方介紹,根據統一規劃,元明粉分公司將搬遷至工業園區。“用液體輸送到工廠里加工,徹底改變鹽湖幾十年甚至幾千年產硝的工藝,以后再也看不到一點白的芒硝了。”
搬遷和建設尚待時日,眼下的抑塵措施建設也當盡快實施,以免影響運城市區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