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儀器儀表大行業20個小行業,規模以上企業4269家,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278億元,同比增長8.22%,處于低位窄幅徘徊狀態。雖然從上看出我國儀表企業發展趨勢較好,但不少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其中中小企業該如何發展成為了問題焦點。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競爭機制的真正參與者和體現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特別是儀表行業的中小企業以其靈活而專業化的生產和經營,給配套的大企業帶來協作一體化的好處,大大節約了成本,減少了風險,增強了盈利性。但當下我國儀表行業中小型企業面臨著資金不足、技術短缺、對高新技術無法跟進等“攔路虎”,無法前進。今天,筆者將帶給大家中小企業應該如何逆襲方法。
緊跟政策導向 激發自身“雙創”活力
9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國務院會議,決定設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扶持我國中小企業發展。整合出資150億元,吸引民營和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等共同參與,建立總規模為600億元的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采取有限合伙制,其募資、設立、管理、收益分配、到期退出等均按市場化原則操作。
儀表企業作為我國高端行業,對技術的革新有著較高的需求,需要時刻保證“雙創”活力,但由于我國中小型儀表企業缺少資金的支持、技術人員的革新,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此次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設立,預示著我國越來越重視中小型儀表企業發展,這對于中小企業無疑是一大喜訊。但是除了政策支持外,我國中小企業本身也應該自己加強技術能力、改革自身管理方式,提升技術水平。
自身群體資源共享 形成產業群
中小儀表企業往往面臨著兩難困境,一邊是自身無法研發高科技產品,一邊是資金無法采購到高科技產品,使得其在發展中對于新政策往往采取觀望政策,無法跟進。我們應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也許可以學習2015年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其中可以從我國每個城市應該將環境治理當成一個整體性問題獲得啟發。
我國中小儀表企業如果能達到資源共享,形成一個產業群,能極大的幫助我國中小型儀表企業發展。各個企業通過少量的資金融合就能享受到高端儀器設備的使用,同時由于資源共享,每個企業都能學習到高新技術,培養專業人才。人才的建立,又將極大地提高儀器的使用效率,在這樣一個高效循環圈中,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能保證技術上緊跟大型企業步伐,形成一個和諧互惠的發展環境,而不只是一味的惡性競爭。
保證原有發展優勢 不一味盲從
相比于大型企業,我國儀表行業發展市場變化迅速,政策實施快,中小型企業在面對這種變化,往往對市場變化敏感,對國家政策的應對措施反應及時。同時,中小企業能將自身企業的資源達到配置的最大化,達到效益最大化,這些都是中小型儀表企業的優勢。
我國儀表中小企業必須保證自身優勢,不盲從大型企業的發展方式,使自身無法適應市場極大的反差,而退出儀表市場。中小型儀表企業需要打造又快又穩的產品,確定自身在市場無可替代的地位。
標簽:儀表行業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