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至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系外行星探測技術團隊與加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合作研制的高性能便攜式自適應光學裝置(High Performance Portable Adaptive Optics,以下簡稱HPAO)首次在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2.16米望遠鏡上進行了試觀測并獲得成功。實測結果表明該套HPAO已能夠穩定校正最暗至3.8等星,并具有進一步優化升級的潛力。
本次實驗中HPAO放置在2.16米望遠鏡的折軸焦點,針對中小口徑望遠鏡儀器空間不足的難題,研制單位將光機部分的尺寸控制在975x650x350mm以內,突出了“便攜式”的特點,為未來駁接在自適應光學后端的科學裝置節省了寶貴的儀器空間。興隆臺址的平均視寧度約為2”,增加了2.16米望遠鏡自適應光學實驗的難度,但HPAO仍于8月3日夜間成功實現首光,并首次在2.16米望遠鏡實現了接近衍射極限的高分辨成像。
通過選擇不同星等的目標測試HPAO的工作性能,并用科學級紅外相機在H波段,以10s長曝光記錄了觀測數據。HPAO對0等的織女星實現了接近衍射極限的成像校正;HPAO對3.8等目標λ And的校正也明顯改善了像質,校正后星斑圖像能量收斂于艾利斑區域。HPAO的觀測星等目前受限于2.16米望遠鏡折軸焦點端的嚴重通光損耗,以及HPAO采用的普通光學元件。課題組計劃下一步將HPAO改造為安裝在望遠鏡卡焦端,并針對通光效率采用優化設計的光學元件,有望將觀測目標拓展至暗于8等星,從而能夠真正為科學觀測服務。針對2.16米望遠鏡的使用情況,HPAO可以用于褐矮星直接成像探測、系外行星間接探測結果的驗證觀測、太陽系內目標觀測以及其他有高分辨成像需求的科學研究。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