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沒有技術核心 環保產業只是工程和設備公司

作者: 2015年09月07日 來源:廣東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瀏覽量:
字號:T | T
只看指標不看效果,一個領域就選一到兩個污染物進行點源控制,導致對環保技術的需求呈現零散化、碎片化,長期只在單點上做文章,而沒有對集成技術提出需求,這也使得環保科技在這方面欠缺更多。
    一些地方政府做環保滿足于形象工程或是投資需求;而由于環境成本的外部化,很多污染企業只是為了應對檢查或是摘帽子。這兩類客戶都不會對環保項目的技術性能、性價比進行認真地追究。這樣的甲方嚴重影響了乙方即產業對技術的態度。
    只看指標不看效果,一個領域就選一到兩個污染物進行點源控制,導致對環保技術的需求呈現零散化、碎片化,長期只在單點上做文章,而沒有對集成技術提出需求,這也使得環保科技在這方面欠缺更多。
    生活污水處理、脫硫、脫硝……在業已開展的污染治理工作中,引進、消化、吸收的技術路徑一再上演,在此基礎上相關細分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但面對中國復雜的環境形勢、復合的環境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老路未必能走得通,眼下,土壤、地下水修復,重金屬污染治理,PM2.5等治理任務,急需經濟適用且復合系統的技術。
    國內的環保科技具備接受挑戰的能力了嗎?答案并不樂觀。環境科技的人員、經費長期集中在科研院所,其對產業技術提升的貢獻卻并不顯著;產學研結合缺乏更多成功案例,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有限。一個本該是技術含量高的高新技術產業,“領頭羊”多是資本實力雄厚,在技術開發創新上缺少“底氣”,真正的技術型企業匱乏。在治理市場全線打開,技術需求求賢若渴的情況下,如何蓄積原創科研能力,真正讓產業回歸技術理性,是眼下急需解決的障礙。
    為何技術創新沒市場?
    地方政府和污染企業缺乏對環境效果的真正關注,環境保護對技術的需求呈現零散化、碎片化,長期只在單點上做文章,而沒有對集成技術提出需求
    環保產業原本是技術含量較高的產業。在美國等環保產業發達的國家,企業主體是大批的專業技術公司,持久穩健地發展;而相關技術的進步也主要由企業推動。反觀國內環保產業,這兩個特征都還不具備:行業領頭羊多是資金實力雄厚而無顯著技術優勢,而除了少數環保企業堅持技術研發外,大多數缺乏技術內核。“中國還沒有支持產生上述專業技術公司的沃土。”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在日前召開的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上表示。
    對這一現狀,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王世汶稱其為環保產業的技術空心化。”如果沒有獨特的技術內核,環保產業的面目非常模糊,有些環保企業實際上只是工程和設備公司。”
    技術為何沒能成為我國環保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對此,包括傅濤、王世汶在內的諸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作為典型的需求型產業,“用戶”行為和偏好將直接影響產業發展。“環保產業本質是為各級政府服務,產業對技術、資本、服務的訴求是和各級政府的需求捆綁在一起的。”傅濤說。
    環保產業主要有兩類客戶,地方政府和排污企業。在他看來,這兩類客戶長期處于非理性狀態。“一些地方政府做環保滿足于形象工程或是投資需求;而由于環境成本的外部化,很多污染企業只是為了應對檢查或是摘帽子。”傅濤說,這兩類客戶都不會對環保項目的技術性能、性價比進行認真地追究。這樣的甲方嚴重影響了乙方即產業對技術的態度。
    傅濤同時指出,盡管現在的環境監管已經有了一定深度和力度,但截至目前,最嚴格的總量控制政策也只針對幾項污染物削減指標而不是環境效果。“事實上,指標達標不一定帶來環境的改善。”
    而只看指標不看效果,一個領域就選一到兩個污染物進行點源控制,導致對環保技術的需求呈現零散化、碎片化,長期只在單點上做文章,而沒有對集成技術提出需求,這也使得環保科技在這方面欠缺更多。
    “學院派”能靠得住嗎?
    傳統的科技創新體系對環保產業的貢獻有限,從技術到產業化過程中有若干重要環節,但現在很多研發只滿足于走前一兩步
    “七五”以來,國家層面就開始安排大量專項資金投入環保科技領域。從幾百萬元到“十一五”的50億元撥款,再到“十二五”預計接近百億的規模,不可謂不重視。在全國范圍內,環境科技領域的科研院所林立,僅水領域的科研人員就以萬計。但本國科技創新對環保產業的貢獻至今仍乏善可陳。
    從科技創新到推動產業發展,這一過程中的障礙究竟在哪?
    不少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在目前的科技創新體制下,很多科技創新的目的僅僅在于拿項目,不僅科研院所如此,不少企業也是為了拿項目而爭取。“科技應當服務于產業,但現在有些領域反而是產業服務于科技。是為了拿項目而做的科研,而不是為了推動環保工作。”傅濤說。
    對于這種脫節,政策層也力圖通過環保科技的產業化予以改善,鼓勵各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但聯系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有效路徑至今仍然模糊。對此,傅濤表示,主要的原因是業界對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的理解出現了偏差。
    “從技術到產業化這一過程中有四個重要環節,但現在很多研發只滿足于走前一兩步。”傅濤解釋說,技術突破是基礎,接下來是示范工程。而很多人認為有了示范工程就等同于實現產業化,不少項目做到這一步就停止了。
    但事實上,示范工程只是檢驗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產業化則要實現批量化、規模化、集約化和標準化,以及基本控制成本的要求,兩者存在本質的區別。在航天領域,一艘飛船順利升空,一個成功的工程應用就是科技創新的目標;但在市場化進程中的環保行業,對技術創新的需求遠非如此。
    傅濤指出,還有兩個關鍵的環節在現在的“學院派”科研體制中被忽視了,即資本化和市場化。如果不能實現與資本的對接,技術就不能實現有效的放大,成果轉化實際上是句空話。資本化是要形成讓資本界看得懂的商業模式、認可的風險和收益比例、風險控制模式,才能實現與資本的對接。
    而最后一個環節市場化,需要建立競爭機制,要形成穩定的供需關系,要從用戶角度去體會需求和開發服務。傅濤指出,在環保科技領域經常是用工程化代替產業化,用產業化代替市場化。“在政府包攬環境治理工作時,這幾個概念可以等同,但面對當前和未來的環保產業,這些絕對不能混為一談。”
    從技術突破、工程化到產業化、市場化,環節如何打通?環保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如何理順思路?傅濤的答案是,依靠政府進行環保科技產業化是無法實現的,環保科技轉化的載體一定在產業、企業。“地方政府正在越來越多地采購企業服務,環保領域的這一趨勢將日趨明顯。”
    行業大佬為何自比三流企業?
    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時代已經到來,碧水源市值曾達300億元,說明市場看好技術型企業
    北控水務主席張虹海自認為北控這個市值兩百多億的行內大佬現在只能算是個三流企業,因為在技術創新上還沒有突出實力。而另一個“巨無霸”中節能副總經理余紅輝也承認將來引領企業發展的是技術創新和模式的創新。
    實力雄厚的綜合環境服務公司已經意識到,技術在環保產業中的角色和地位將越來越關鍵。而記者獲悉,不少國內的環保企業開始考慮并購規模在1000萬歐元左右的海外環保技術類公司。
    技術時代真的已經到來了嗎?畢竟在當前地方政府融資能力差的現實下,擁有資金實力的企業更容易開拓市場仍是不爭的事實。但正如傅濤所說,環保產業的背景已經發生深刻變化,技術引領產業發展的條件已經初步具備。
    首先,環保產業的預期和定位已經發生顯著變化。環保產業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國家也出臺了現代服務業規劃,兩者交集的環境服務業自然擁有了非常好的產業預期。其次是環境監管的力度和水平都在顯著提升。“我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約束性指標開始面向環境效果,這些會促使我們產業的甲方即地方政府和企業逐步回歸理性。”傅濤說。
    而資本市場已經為技術企業打造了活躍舞臺。如果說,主板市場滋養了環保投資運營公司,那么,創業板則為技術見長的國內企業開辟了成長空間,對于技術引領環保產業是非常好的催化劑。傅濤說,碧水源凈資產只有20多億元,市值卻一度達到300億元,這嚴重的倒掛至少說明市場看好技術型企業。“我相信未來二三十年,技術將成為和資本銜接最重要的紐帶。”
    而對技術的需求,真正的推動力應當來自于各界對環境效果的關注和需求。從以前只管建設到現在關注運營,環保項目不再只是樣子貨而要看到扎實的治理效果;而更多復合環境問題則急需系統工程和集成技術……環保產業市場對技術的需求已經越來越多呈現出服務導向、系統導向、效果取向、需求導向。“現在國內市值最高的環保企業是技術型公司,不是資本型,這是一個標志,技術引領環保產業發展的時代將很快到來。”傅濤說。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環保產業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