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石油重回視線:伊朗的歷史性時刻

作者: 2015年07月27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早在2002年,據西方情報機構和伊朗反對派組織披露,伊朗東部城市納坦茲有秘密核設施,違背了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這引發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制造濃縮鈾的調查。此后13年間,國際機構和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

  編者按:

  早在2002年,據西方情報機構和伊朗反對派組織披露,伊朗東部城市納坦茲有秘密核設施,違背了國際核不擴散機制,這引發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對伊朗制造濃縮鈾的調查。

  此后13年間,國際機構和美國、俄羅斯、中國、英國、法國和德國成立的“P5+1”組織,與伊朗就核問題開始了多次、持久談判。伊朗作為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世界第四大石油儲量國,占全球石油儲量的9.3%,曾一度創下日產量600萬桶的輝煌,但由于核問題遭到聯合國制裁,其石油生產甚至下降到30萬桶/日的低位,慘遭國際石油市場“遺棄”。

  2015年7月14日,P5+1組織在奧地利維也納終于與伊朗達成了歷史性的全面解決伊朗核問題協議,解決延續了近13年的伊朗核問題。用伊朗外長扎里夫的話說,這個協議的達成是“歷史性的時刻”。

  備受關注的伊朗核談判于7月14日達成最終核協議,解決了持續13年的爭端。從某種意義上講,伊朗核問題的政治解決翻開了全球地緣政治和國際關系的新篇章,具有歷史性意義。對于石油市場而言,伊朗石油產量回歸意味著中長期全球石油市場供應將更加充足,繼續對國際油價構成壓力。

  地緣政治:緩解西亞北非緊張神經

  從伊核協議的內容來看,伊朗通向核武器的路徑均被切斷,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查機制也將是“永久性的”;對整個世界來講,國際核不擴散機制得以鞏固和加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全球將變得更加安全。

  對于西亞北非地區而言,伊核協議大大降低了因為伊核問題爆發戰爭的可能性,有利于緩解西亞北非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維護西亞北非地區穩定。在伊核談判期間,以色列曾數次揚言要以武力摧毀伊朗的核設施。伊核協議達成,使得以色列貿然采取軍事手段打擊伊朗的可行性明顯下降;同時也標志著伊朗結束了十幾年來與西方的緊張對峙,重回國際社會,有助于提升伊朗在該地區的戰略地位,也將使得沙特、伊朗等地區大國在該地區的力量平衡發生變化。

  對于任期即將結束的奧巴馬政府而言,伊核危機解決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是其任內重要的政治遺產,有助于實現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12年來,美國動用了大量外交資源、戰略資源、財政資源和軍事資源解決伊朗問題,伊核協議意味著這一棘手問題的最終解決,美伊關系緩和也將推動雙方在經濟、能源和外交等領域的更多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伊核問題協議達成,但后期執行情況仍存在不確定性。7月18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稱,就伊核問題達成的協議不會改變伊朗對抗美國的決心。他表示,伊朗與世界達成的這項伊核協議,不會改變伊朗支持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的立場,伊朗也會繼續堅持幫助在也門、巴林和巴勒斯坦受到壓迫的人民。

  全球經濟:促進伊朗貿易健康發展

  過去幾年,伊朗因核問題受到聯合國安理會的嚴厲制裁,該國經濟陷入困境。伊核協議達成有利于促進伊朗經濟增長,提振伊朗與世界主要國家的貿易發展。

  當前,伊朗人口規模為7800萬,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4000億美元,占全球經濟的0.5%。受制裁影響,伊朗GDP在2012年、2013年連續負增長,通脹率在2013年曾一度高達40%;同時財政收入大幅削減,人民生活水平嚴重下降。如果伊核協議執行順利,伊朗此前被凍結的超過1000億美元的海外資產將會解凍,有助于迅速改善伊朗政府的財政狀況。此外,伊朗擁有全球第一的天然氣儲量、全球第四的石油儲量,取消制裁后伊朗石油出口將獲穩步提升,將為伊朗帶來巨額外匯收入,并將刺激伊朗經濟復蘇。

  此外,分析人士稱,伊核協議的達成也給西亞北非一些國家帶來了機遇,如伊朗鄰國阿聯酋的經濟可能會因此受益。當前,阿聯酋正努力實現經濟多元化,發展房地產業。制裁解除后,借助地緣優勢,有望吸引大量富有的伊朗人前去迪拜和阿布扎比購買房產。

  對于歐洲而言,核協議的達成,意味著歐洲有望重新恢復伊朗原油進口;同時歐洲也可以將先進技術設備出口至伊朗,歐洲主要石油公司也會尋求在伊朗能源業的投資機會。

  據德國之聲報道,德國經濟界認為,該國有望在三四年內將對伊朗的出口貿易額提升到100億歐元;德國商會(DIHK)表示,伊朗對石油天然氣開采設備、化工裝置、消費品、紡織品、食品等德國產品都有著潛在的巨大需求。對美國能源行業而言,伊核協議達成也有助于促進美國公司和銀行業對伊朗能源業的投資,促進美伊貿易增長。

  石油貿易:亞歐張開雙臂迎接伊油

  2011年受到制裁以來,伊朗原油出口量由制裁前的250萬桶/日左右,下降至當前的130萬桶/日,削減量超過100萬桶/日。伊核協議達成后,今年年底之前,伊朗原油出口仍難有實質性增加,僅有小部分浮倉釋放出來;2016年之后,伊朗原油出口有望逐步增加,年中出口量預計增加50萬桶/日左右,年末有望在此基礎上再提高30萬~50萬桶/日。

  從出口流向來看,2011年底新一輪制裁之前,亞洲和歐洲是伊朗原油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其中對亞洲出口占比近70%,出口總量為160萬桶/日左右;對歐洲出口超過20%,出口總量80萬桶/日(含土耳其)。制裁實施后,除土耳其外,伊朗對歐洲近60萬桶/日的原油出口全部停止,這部分原油更多被俄羅斯、沙特和伊拉克所替代。此外,伊朗對亞洲出口量也降至110萬桶/日左右,削減的部分更多被沙特和科威特所替代。

  目前,全球僅有中國大陸、韓國、日本、印度、土耳其和中國臺灣地區進口伊朗原油。根據伊朗石油部長的表態,伊朗的第一目標市場應該是亞洲,其次是歐洲。如果明年年初歐美對伊朗制裁撤銷,伊朗對亞洲出口有望進一步提高,對歐洲原油出口也有望恢復。鑒于當前世界石油市場供應充足,伊朗原油出口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為了增加出口、擴大份額,該國需要提供更優惠的貿易條件。

  國際油價:供過于求延續弱勢局面

  短期而言,伊核協議達成仍對市場情緒構成打壓,今年下半年,國際石油供應供過于求的局面不會改變,甚至可能更為嚴重,國際油價仍將延續弱勢。從中長期而言,伊朗石油供應的逐步恢復會壓低國際油價遠期曲線,低油價(布倫特油價在70美元/桶以下)將持續更長時間。

  從價格結構來看,由于以美國為代表的輕質資源增加,同時沙特、阿聯酋等國延伸產業鏈而逐步減少重質原油出口,使得全球輕重質原油價差較過去幾年明顯收窄。伊朗原油出口恢復后,初期可能有更多凝析油從浮倉釋放出來,將進一步增加輕質資源供應;但隨著伊朗原油供應逐漸增加,有望緩解中重質原油供應相對偏緊的結構性矛盾,或使輕重質原油價差有所拉寬。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石油 伊朗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