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日本茨城縣筑波市的物質與材料研究機構宣布,利用世界上最強的超電導磁鐵開發出了能在分子層面解析蛋白質結構的核磁共振(NMR)成像裝置。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該裝置呈圓筒形,高5米,重約15噸。將超電導物質繞成線圈制作的磁鐵產生磁場,然后對樣品進行解析。磁場的強度達到全球最高水平的24特斯拉。與以往的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相比,辨別能力大幅提高,將在新藥開發和新材料研究等廣泛領域大展身手。
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的磁場越強就越能分析得精細。該機構為制作強磁鐵,將超電導物資的材料從以往的金屬改為陶瓷,并開發了將容易破碎的陶瓷線材繞成線圈狀的特殊技術,磁場強度超過了此前最高的法國裝置。
全球圍繞強磁場核磁共振成像裝置的研發競爭日趨激烈。該機構表示期待稱,如果應用此次開發的材料和加工方法,可以開發出更高性能的核磁共振成像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