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i-Wizard(凱米威澤)曾對路人進行提問:“在你的印象里,化工廠是什么樣子的?”
一位年輕人說:“化工廠里有數不清的管道,拉動著GDP,同時也是不定時炸彈。”;一位老人說:“化工廠不斷向空氣中排放煙霧,污染環境。”;一位帶孩子的媽媽說:“百米開外就能聞到刺鼻的味兒。”邊說邊緊了緊自己和孩子的名牌口罩……
在中國,化工廠在人們的印象中,讓人躲都躲不及,就更不用說讓中小學生來工廠參觀,開展各種體驗活動了。
萬萬想不到,在日本,吉坤日礦日石能源公司竟然定期接待中小學生來工廠參觀學習。公司的川崎工廠每年還會和附近街道居委會、學生、家長舉辦活動,包括釣魚大會、用紙勺撈金魚比賽、抓木盆中的螃蟹等等。
Stop!這一派和諧景象,一定是這家公司在作秀炒作!
是嗎?揭曉答案之前,Chemi-Wizard(凱米威澤)先帶你“走進“這家公司……
從東京到橫濱,需要經過川崎。兩座現代化城市之間的川崎市,如今也有146萬人口,在日本算是人口大市了,但川崎最著名的則是這里的工業生產能力。
從川崎輕軌站走出來,坐上出租車,十幾分鐘后便是工廠集中的“工業團地”,行人變得稀少,卡車多了起來,周邊是數不盡的各種煙囪、管道。和許多中國工業園區不同,這里并沒有轟鳴的機器聲,看不到無盡的煙霧。抬頭看看天,蔚藍蔚藍的。
日本最重要的礦業、石油企業“吉坤日礦日石能源公司”(下稱“JX公司”)川崎工廠就在這里。當地PX(para-xylene,對二甲苯)的年生產能力為35萬噸,除此之外,還有乙烯生產能力45萬噸,加上其他化工產品的生產,一年下來100多萬噸的化工生產能力,在日本也是規模較大的。
1957年裝備完第一套化工設備“丙酮制造裝置”后,乙烯、PX等制造設備相繼建設,50多年了,從未發生火災等重大事故。事實上,PX生產本來和火災等事故并無直接關系。
川崎的環境問題在上個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很嚴重。當時城市的上空也是因工業排放整天煙霧彌漫,主要河流漂滿各種生活垃圾。從1968年起,川崎市就開始重拳治污,甚至率先在日本制定和頒布城市環評條例,要求工廠在新址規劃階段就拿出環保對策。
有良心的企業會重視環保。川崎如此大的工業重地,能保證讓河流、大海不污染,民眾能吃這里釣上來的魚,也是所有企業共同努力的結果。在川崎市,不僅僅是JX公司的工廠向社會開放,幾乎所有工廠,每小時都會將自己的環境情況通過聯網的方式告知川崎市政府的環保負責科室。沒有一家企業違規操作。
沒有一家化工廠敢打保票,說自己絕對不會發生事故。在工廠的風險管理上,日本化工廠日常執行安全制度如履薄冰,不敢有半點松懈。
強化員工的安全意識,確保日常生產的安全,需要在設備管理及日常操作管理技術的提高上不斷下功夫。工廠不僅對PX生產裝置精心管理,保證萬無一失,同時對于靠近PX生產線的其他裝備也嚴密監控,以防因為其他管線上發生了事故,而給化工廠整體帶來巨大損失。
不斷發生小事故,必然會帶來大事故。杜絕日常生產的各種工傷,是JX公司川崎工廠每天強調的內容。從2008年開始,川崎工廠的工傷事故率一直在全化工產業平均事故率之下。從該公司提供的圖表看,這個比率是工傷死傷者數量÷總工作時間數×100萬。全日本化工產業不到2,而JX公司則保持著不到1的狀態。
“化工廠需要引進新的產品,整個生產過程必須與政府機構、附近居民進行大量的溝通。只有信息做到公開透明,溝通做得充分,化工廠才能在一個地方長久地生存下去。”三菱化學集團中國地區總代表瀨川拓說道。
在日本,我們找不到天網般的杜絕事故的金科玉律,能看到的是化工企業對現有制度的執行。那是一種絕對一絲不茍的執行過程,不容有任何疏漏。不僅僅在一個裝備系統上,也在一座工廠,更是在川崎整個工業區都在推進的內容。有了這樣的安全之道,化工企業能夠在周邊有146萬人居住的地方,正常推進自己的生產,周邊居民一點也不擔驚受怕。
好了,揭曉答案的時刻到了:他們沒有在作秀,因為他們的安全意識、社會意識,他們能定期讓中小學生來工廠參觀,家長也同意讓孩子去他們那參加活動。我們期待,在未來,中國的大小化工廠也能向社會開放。
最后,Chemi-Wizard(凱米威澤)祝愿奮斗在化工廠的工作人員們,開心平安每一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