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日的連綿陰雨中,“美麗化工·中國行”記者來到此次珠三角地區采訪活動的第一站——廣州吉必盛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剛進廠區,記者就看到辦公樓的玻璃幕墻上有三塊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辦公樓頂布滿了光伏板,廠區的路燈也全部使用太陽能,這給記者帶來了很大的震撼。吉必盛公司副總經理劉莉向記者介紹道:“吉必盛成立于2001年,專業從事高品質納米粉體和納米復合粉體、氟塑料、氟橡膠制品的開發、生產、應用研究及市場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是目前國內產量最大、技術先進的氣相二氧化硅產品供應商。吉必盛同時也是一家非常注重節能環保的化工企業,太陽能的廣泛利用正是公司節能環保理念的一個體現。”
“吉必盛的發展就是從有機硅單體的副產物利用開始的,可以說我們公司是脫胎于環保事業,因為想做環保而發展起來的。”吉必盛公司董事長王躍林面帶自豪地說,“一定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是我們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如不這樣,我們的企業是沒有價值的,也是沒有前途的。當年有機硅單體的副產物甲基氯硅烷的利用沒有出路,如果浪費掉,又成為一種污染源,會帶來很大的環境問題。但在我們眼中,這是一種副產物也是一種原料,是一種廢物也是一種資源。”正是秉承著對環境保護的義不容辭和變廢為寶的巨大期盼,王躍林走上了獨辟蹊徑生產氣相法白炭黑(二氧化硅)的漫漫征程。
隨著我國多晶硅工業快速發展,多晶硅行業副產物四氯化硅又成了老大難問題,而四氯化硅其實也可以成為氣相法白炭黑工業廉價的原材料。王躍林再次把握住了這次變廢為寶的機會,使自己的氣相法白炭黑事業又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據介紹,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國、美國、日本、烏克蘭和中國等少數幾個國家能生產氣相二氧化硅產品,相應的核心生產技術和相應的表面處理工藝也主要掌握在少數幾家企業手中。廣州吉必盛公司一直專注于有機硅副產物和多晶硅副產物綜合利用的研究,經過持續的自主開發,現已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氣相二氧化硅核心工藝技術。公司還在氣相二氧化硅的表面改性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成功開發出氣相二氧化硅連續化在線表面改性技術,填補了國內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打破了長期以來疏水氣相二氧化硅市場被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同時,公司作為主要起草單位,主導制定了我國第一個氣相二氧化硅國家標準。
目前,該公司利用有機硅副產物甲基三氯硅烷或多晶硅副產物四氯化硅為原材料,建成了國內第一套(單機)1000噸/年氣相二氧化硅生產線和國內第一條氣相二氧化硅在線表面處理生產線,擁有四川樂山、江蘇連云港生產基地和廣州總部(包括研發中心),并計劃在5年內達到2萬噸/年的總體生產規模。吉必盛公司已形成了親水型和疏水型系列產品,還可根據用戶的要求開發、生產特殊牌號的產品。
安全生產同樣是王躍林關心的問題。他向記者介紹:“安全第一是我們的首要原則,只要裝置有安全隱患,我們一定停止生產,直至隱患排除。吉必盛的生產過程中涉及到易燃、易爆、高溫、有毒和腐蝕等五大問題,但是我們就是憑借著對安全的執著,這么多年來沒有發生過一起安全事故。”
“化工人要正面安全環保問題,通過我們的努力去解決問題。我非常支持實施新《環保法》這種最嚴格的法律和最嚴格的執法,通過對環保的高標準、嚴要求來倒逼化工產業的綠色升級。”王躍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