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指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十個行業協會并特邀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聯合編寫的《2015年中國工業發展報告》在京發布。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副司長李北光、運行監測協調局副局長黃利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北京辦事處主任馬健,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中國建材工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等行業協會專家共同出席新書首發儀式。
人民郵電出版社副社長王曉丹、副總編輯劉華魯以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張延川和報告編寫組全體成員參會。
報告認為,近年來,我國工業發展增速雖然有所放緩,但仍是并將繼續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擔負著解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重大問題的關鍵責任。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加值增速達到7%左右,但仍需重點關注增速較快下滑、產能過剩、通貨緊縮、利潤率下降和創新動力不足等風險和問題。
從行業來看,報告預計,2015年我國十大重點行業增長將基本保持穩定,其中,石油和化工行業、機械工業和醫藥工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將分別達到7%、8%和12-13%左右,汽車產銷量增長7%左右。
從區域來看,報告分析了“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對工業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議以及2014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統計分析報告。
報告還專門設立“專題篇”,聚焦全球制造業增長、發達國家經濟動態、新一輪對外開放、金融改革、互聯網金融、污染防治等熱點、難點問題,分析其對中國工業經濟的影響及應對策略。
李北光表示,“中國制造2025”是黨中央、國務院總攬國際國內發展大勢,站在增強我國綜合國力、提升國際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
“‘中國制造2025’ 主題是創新發展,主線是兩化融合,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著力點是基礎能力和集成水平,要準確把握實施‘中國制造2025’的總體要求,實施‘三步走’戰略,用三個十年的時間,實現制造業由大到強的轉變,未來將推進九項重點任務、實施五項重大工程、發布重點領域技術創新綠皮書。”李北光說,近期工信部將牽頭以1+X的形式具體落實規劃。
黃利斌表示,工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作用未因占比下降而減弱,且如果按不變價看,工業占比并未下降,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工業仍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今年一季度工業增長低于工業經濟,但總體來講工業經濟增長緩中趨穩,工業總體運行在合理區間。
馬健全面分析了全球制造業發展新趨勢新熱點。他認為,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的應用,對世界制造業影響深遠,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發展模式、產業形態、組織方式、發展格局等都將發生深刻變革。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