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6月2日凌晨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歐佩克(OPEC)將在本周召開產量制定會議,此次會議將會表明的一件事情是,在全球能源市場面臨徹底變革的形勢下,歐佩克的定價能力已在多大程度上遭到削弱。
原油價格在過去八個月時間里大幅下跌,原因是美國原油產量五年來大幅增長,且國際需求表現疲弱。在倫敦ICE歐洲期貨交易所上周五的交易中,7月份交割的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報收于接近每桶65美元,遠低于多個歐佩克國家實現預算平衡所需的每桶100美元。
在過去,歐佩克會通過減產的方式來強行推動油價上漲,或是在危機、戰爭或展示其整體力量時大幅提高市場供應量來穩定油價。但在定于本周五召開的產量制定會議上,歐佩克很可能將作出是一種完全不同的回應,那就是什么也不做。
歐佩克成員國的代表預計,該組織將把其產量上限保持在3000萬桶/日不變,這將是其三年多以來第七次維持產量上限不變。
“歐佩克已經成為過去,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已被大幅削弱。”前石油行業高管、目前擔任美國科羅拉多州州長的約翰·希肯盧珀(John Hickenlooper)說道。“我們真正控制了自己的命運。”
科羅拉多州去年的原油產量超過了8600萬桶,為美國頁巖油行業的繁榮發展作出了一份貢獻。在美國原油產量增長的形勢下,歐佩克產量在全球總產量中所占比例已經下降至三分之一左右,相比之下1979年時在50%以上,當時該組織并未受到任何外來挑戰。
歐佩克領導人承認,該組織的定價能力已經遭到削弱,但其中有些人則已在公開場合暗示,他們對歐佩克將可等待低油價時期結束抱有信心。
據國際能源署(IEA)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原油產量已較需求高出200萬桶/日左右。據預計,今年的需求將會增長100萬桶/日——美國產量的增長則預計將會終結——而歐佩克領導人已在此前表示,未來幾年中原油市場的供需關系很可能將會達到平衡。歐佩克各成員國希望,這將有助于它們重新獲得自己的影響力。
“我們抱有一種長期觀點。”長期擔任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的阿里·納伊米(Ali al-Naimi)3月份在柏林發表講話時說道。他在當時指出,歐佩克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采取了減產措施,原因是當時北海和美國阿拉斯加州的產量增長,從而給全球市場帶來了供應過剩的局面,但這種措施的結果是歐佩克的利益受損,其原因在于其競爭對手還是在不斷增產。“我們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他說道。
但在私底下,有些歐佩克代表對納伊米去年向該組織提出的建議感到不滿,這項建議的內容是歐佩克應每年僅召開一次產量制定會議,而該組織長期以來的傳統都是每年召開兩次會議。多名代表都將這一建議解讀為,即便是身為歐佩克最大成員國和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的沙特阿拉伯,也認為歐佩克的影響力已經大大下降。
目前并無跡象表明,歐佩克將迫于一些成員國的壓力而在本周會議上采取減產措施。在去年11月份召開的會議上,歐佩克就并未采取減產措施。
歐佩克維持產量不變的模式加重了有些成員國的財務困境,這些國家已經因為油價大幅下跌而受損。在最近的幾次內部討論中,歐佩克代表已經承認,油價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無法回升至每桶100美元的水平。原油價格曾在三年時間里一直都保持在這一價位的上方,但這種趨勢在去年夏天宣告終結。
“這是一種新的現實。”一名歐佩克代表說道。“這將令歐佩克的團結性面臨測試。”
目前,原油價格是由全球各地的能源交易上和行業高管設定的。對于需求的升降,原油生產商作出回應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快。在美國,產油商已在價格下跌的形勢下減少了活躍鉆探平臺數量,但同時稱其可在油價回彈時迅速提高產量,這意味著油價的上行空間將是有限的。
“如果歐佩克或沙特阿拉伯或其他任何原油生產者想要呼吁(美國控制產量),則將面臨沒有聽眾的問題。”美國國務院的國際能源事務協調人阿莫斯·霍奇斯坦(Amos Hochstein)在5月份說道。“(因為)美國市場上有4000家公司能被稱作產油商。對原油市場來說,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現了真正的自由市場的元素。”
與此同時,許多行業觀察人士都認為,某些產油國中堅定而自信的新領導人已經開始擔心長期原油需求見頂的時間可能會早于預期,理由是對抗氣候變化的政策可能會鼓勵消費者和國家轉向使用碳密集性不那么高的能源,并采取更多的節能措施。據歐佩克官員稱,沙特阿拉伯及其核心盟友阿聯酋、科威特和卡塔爾的石油官員尤其對此感到擔心。
到目前為止,歐佩克對其所面臨的短期和長期挑戰都作出了相同的回應,那就是提高原油產量。
據歐佩克稱,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都正忙于提高原油產量,從而令該組織4月份的總產量提高到了3084萬桶/日,創下自2012年10月份以來的最高月度平均值。其結果是,原油價格的下跌已經導致歐佩克內部出現了裂痕,并促使阿爾及利亞和尼日利亞等面臨最大財務困境的成員國敦促減產。
阿爾及利亞98%的出口收入來自于原油,據分析師指出該國需要油價上漲至當前水平的一倍以上,才能令該國的預算支出達到平衡狀態。在去年11月份的產量會議上,阿爾及利亞石油部長曾敦促納伊米重新考慮其反對整體減產的立場,但最終未能成功。在今年3月份,尼日利亞則曾在3月份試圖推動歐佩克召開一次緊急會議,但迅速遭到了沙特阿拉伯方面的拒絕。
在歐佩克內部,到目前為止有關該組織成員國將可在周五會議以前與俄羅斯達成一項協議的希望并不大。有些歐佩克代表稱,他們認為沒理由與俄羅斯進行對話,除非該國顯示出聯合減產的意愿。一直以來,有些歐佩克成員國一直都在游說俄羅斯采取減產措施,但俄方官員則稱其并未就這種選擇展開討論。
同時,一些歐佩克成員國還正面臨著地緣政治問題。伊朗希望能在7月份以來達成一項最終的核協議,從而取消國際社會針對該國采取的制裁措施,這有可能令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應量新增100萬桶/日。
“沒必要(跟其他產油國)進行協調。”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Bijan Zanganeh)在一次采訪中說道。“當我們不得不減產時,整個世界也沒跟我們協調過。”
來自于阿拉伯國家和伊拉克的官員則表示,它們不會只是為了伊朗出口量增長而采取減產措施。競爭“將會變得更加激烈和血腥”,一名伊拉克官員說道。“從表面上來看,我們或許是個一體化的組織,但事實是所有人都要為自己國家的利益服務。”
與歐佩克的產量決定相比,歐佩克成員國利比亞更看重自己的產量決定。“我不會過于依賴歐佩克會議。”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的負責人Mustafa Sanallah在5月份于倫敦召開的一次會議上說道。受武裝沖突的影響,該國的原油產量已有所下降。
最近以來原油價格的上漲給歐佩克帶來了一些安慰。自1月份依賴,由于美國原油鉆探平臺數量減少以及也門等國家面臨地緣政治混亂形勢的緣故,油價已經上漲了40%以上。有些歐佩克成員國認為北海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將繼續上漲,可能會穩定在每桶75美元附近。一些歐佩克代表車,這將緩和部分歐佩克成員國所面臨的財務壓力,同時又將令價格保持在足夠低的水平,從而將加拿大油砂生產商等高成本的競爭對手擠出市場。
但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原油供應過剩時期結束以后,油價在隨后的十年時間里一直都保持在每桶20美元附近,直到亞洲需求增長從而推動油價上漲時為止。
而在今天,歐佩克面臨著更多的競爭對手,而且所有這些對手都還有提高產量的空間,這將導致油價承壓。
根據國際能源署作出的預測,歐佩克所產原油的需求將會持平或下降。其對手產油國要么正在消費自己國內生產的原油,要么正在從更近的出口市場購買原油,從而導致歐佩克面臨劣勢。最近幾個月以來,俄羅斯、巴西、中國、越南和馬來西亞的產量增長都很強勁。
這種形勢所帶來的結果是,歐佩克最近表示,全球原油市場的大戰“還只是剛剛開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