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電動汽車指標自2014年納入北京市小客車總量調控體系,每年的新能源小客車實施增量限制,2014年分配指標2萬個,2015年分配指標3萬個,2016、2017年分配6萬輛。但新能源車從開始搖號就沒有迎來熱捧,從2014年新能源車單設搖號池后,只有2014年4月的一輪搖號配置指標少于申請人數,其余搖號均直接配置。而惟一一次搖號,中簽率超過了92%。
記者根據2014年至今進行的8次新能源車搖號配置指標情況計算,共產生1.59萬新能源車指標。有業內人士對此變化表示,目前新能源車指標使用率較低,目前,北京市已實行16個月的新能源車搖號,已公開的棄號數量達3791個,全市大約新增了近1萬輛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指標申請人的數量今年開始回暖。以2015年4月舉行的小客車指標搖號為例,有3356人獲得指標,與今年第一期搖號相比,獲得指標人數增長了1000多人。隨著不限行以及有望減免過路費的政策支持,不少人想先占一個名額,但北京市小客車指標調控管理辦公室特別提示,一旦獲得新能源車指標,在6個月有效期內,不管是否已購買了新能源車,中簽人都不能再申請普通指標。
也有申請人從普通車指標搖號系統轉入新能源車搖號,指標辦提示,普通車搖號有次數階梯累計政策,但如果轉入新能源車搖號,獲得了指標沒有使用者,再次申請普通指標,則重新獲得搖號編碼,以前次數不累計,清零重新計。
追訪1 配套設施
新建小區18%車位
擬留給電動車
充電樁“加密”布局,相關規劃預計年底前發布
純電動車不限行的新規,使電動車對市民的吸引力加大,不過充電是否方便,始終是市民購買電動車最大的疑慮。
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委了解到,北京就此已經開始編制《北京市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規劃規程》(簡稱“規程”),今年下半年將編制完成并征求意見,預計年底前正式發布。
市規劃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北京去年建成約2200根隨車自用充電樁,安裝在車主個人停車位上;同時還建成了約1500根社會公用充電樁,半數以上布局在四環路以內,平均服務半徑為5公里。
今年,北京計劃新建充電樁2000根,達到六環內公用充電設施平均服務半徑5公里的水平。編寫“規程”的市規劃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的充電樁將“加密”布局。
根據“規程”,居住建筑應將18%的配建停車位作為電動車停車位,同時針對新建辦公建筑、商業建筑、公共建筑等,提出15%至25%的充電停車位的配建指標。
“規程”還對新建公共停車場、P+R停車場、大型加油站、高速路服務區中建充電車位和充電樁提出合理、安全的技術要求。這意味著,充電樁的布局將更為均衡合理。今后電動車車主開車出行時,無論是上班、購物還是旅游,都不用為“充電”發愁。
市城鄉規劃標準化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規程”還將引導充電樁與建筑融合,規范充電接口的選址、位置、技術要求和相關參數。
此外記者還從北京市科委獲悉,為電動汽車服務的“e充網”網站,截至5月22日已更新了123座公共充電站、1742臺公共充電樁的信息,首批路燈充電樁改造試點近日已經展開。
追訪2 購車
新能源汽車
9個品牌14款可選
指標限進“目錄”電動車,其余參加普通車搖號
在北京工作的趙女士購買了一輛特斯拉,車管所工作人員告訴她,這款車并不在北京新能源車“示范應用目錄”中,她無法在北京上牌。趙女士至今還開著山東牌照的車在北京使用。據了解,目前市場上新能源車品牌眾多,但很多難以進入政府目錄。
記者了解到,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僅限于購買納入《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生產企業及產品目錄》的小型、微型純電驅動載客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而目前納入該目錄的車型有:北汽E150EV、比亞迪e6、江淮和悅iEV、北汽ES210、比亞迪騰勢電動車、華晨寶馬之諾1E、榮威E50以及東風日產啟辰晨風等。想在北京用新能源車指標上牌,只能購買上述車輛。
一位新能源車企的銷售負責人告訴記者,國家對新能源車有準入要求,進入工信部的大名單就很難,2014年開始推廣新能源車的時候,該品牌一款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進入北京第一批公布的名單中。“申報手續很復雜,指標要求也很細,企業的銷售周期等不了那么長時間。”
據北京新能源車推廣部門負責人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進入北京目錄的包括9個汽車品牌的14款新能源汽車。一些并未列入目錄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者購買后將按照正常汽車牌照管理辦法執行,正常搖號,不進入新能源汽車單獨配置搖號范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