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報告預計,今年全球化石能源稅后補貼高達5.3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GDP的6.5%,超出全球公共衛生支出。IMF財政事務部負責人Vitor Gaspar表示,這個結果讓人感到震驚,可能是有史以來估算最高的能源補貼數額。
IMF報告指出,能源補貼數額巨大且極為普遍。其中,亞洲新興經濟體約占補貼總額的一半,發達經濟體占1/4左右。據悉,2011年,IMF經濟學家就曾做過類似研究,當時的數據為2萬億美元,還不到今年的一半。按絕對值計算,能源補貼最大的國家是中國,其次是美國,第三是俄羅斯。
分析人士指出,綜合看來,IMF此報告目的是在敦促各國政府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對可再生能源也是一個利好。《華爾街日報》認為,取消化石燃料補貼并制定碳污染價格被視為有效阻止全球變暖的國際措施,符合各國自身的利益。
國際能源署(IEA)執行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也表示,各國政府應制定健全的國內政策,鼓勵低碳投資,尤其是能源需求增長較快的新興經濟體。而那些鼓勵低效利用能源的措施,如化石燃料補貼,則必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