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輸配電價改革的通知》,在深圳、內蒙古西部率先開展輸配電價改革試點的基礎上,將云南、安徽、湖北和寧夏4省區納入先期輸配電價改革試點范圍,按“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則單獨核定輸配電價。業內人士表示,此次電價改革將利好上述省份的黃磷、氯堿等高耗能化工產業。
據了解,此次輸配電價改革,將建立健全對電網企業的成本約束和收入監管機制,電網企業的盈利模式將由原來的購銷差價收入變為收取過網費。后續還將進一步推進電價的市場化,把輸配電價與發售電價在形成機制上分開,分步實現公益性以外的發售電價格由市場形成。對此,分析人士指出,從市場角度來看,國家要求“放開兩頭、管住中間”,那么中間費用是固定的,由于目前電力市場環境是過剩的,因此兩頭就會產生競爭,甚至價格戰,最后的結果是電價下降。
據申銀萬國證券公司分析,黃磷和氯堿產業將成為電價下降的最大受益者。黃磷噸產品耗電量在15000千瓦時左右,電力成本占總成本超過60%,電價下調對行業整體成本下降進而增強國內黃磷及精細磷化工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有明顯好處。PVC(聚氯乙烯)主要原料電石的耗電量為3500千瓦時/噸,電力成本占總成本的60%左右。考慮氯堿平衡,則1噸PVC 和燒堿總耗電約8000千瓦時,其中1噸燒堿耗電約2400千瓦時,電力成本占總成本的45%-50%。電價下調對國內電石法PVC 成本下降,進而相對提升其競爭優勢(相對乙烯法)有一定好處。
記者了解到,云南是國內最大的黃磷產區,其黃磷產能占全國總產能的45%。屆時,云南黃磷產業將成為電價改革的大贏家。2004年進入氯堿行業的云南鹽化也將從中受益,該公司年用電量約6億千瓦時,“點對點”的直供電模式將較大程度降低企業的用電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
申銀萬國石化行業分析師表示,直供電的大規模普及還將利于提升行業集中度。基礎化工品同質化競爭嚴重,未來如直供電能大規模普及,龍頭企業將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優惠電價,擴大成本領先優勢,有望加速行業洗牌,提升行業集中度,進而帶來更好的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