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催化加氫合成精細化學品,是二氧化碳資源有效利用的一個重要途徑。但二氧化碳是惰性氣體,如何實現在溫和條件下的化學轉化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機所金屬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丁奎嶺課題組以pincer型釕絡合物為催化劑,成功開發出一種以二氧化碳、氫氣與有機伯胺或仲胺為原料,高效合成甲酰胺類化合物的新方法。
該方法具有反應條件溫和(反應溫度在80℃~120℃、二氧化碳和氫氣總壓力不高于70ATM),催化劑效率高、選擇性好,底物適用范圍廣的優點。尤其是在DMF的合成中,該催化劑可以方便地實現重復利用,經12次循環使用,其催化活性仍基本保持不變。
同時,該課題組還采用一鍋法分步反應的策略,以甲酰胺衍生物為反應中間體,實現了二氧化碳到甲醇的轉化,為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再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該項研究成果是課題組繼2012年在溫和條件下實現釕催化氫化碳酸乙烯酯合成甲醇和1,2-乙二醇后,在二氧化碳化學利用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