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檢修后的天津石化乙烯裝置處于平穩提速中,乙烯產量已達640噸/天,比檢修前提高60噸/天。
火炬沒有黑煙,環境沒有異味,天津石化冷箱機會檢修在公司大部分職工沒有察覺中悄然開始,又悄然落幕。
“我們牢牢把握停車、檢修、開車這三個環節,和停車交檢修、檢修交開車這兩個界面,嚴格管理,組織有效,全程優化,實現了安全、優質、環保一次開車成功。”烯烴部經理高文清對此很是欣慰。
全局謀劃 算大賬步步為“贏”
2015年,天津石化優化創效的戰役全面開花,正在抓住市場機遇多創效益的烯烴部面臨了兩難的選擇,乙烯裝置冷箱內漏問題日趨嚴重,成為進一步安全高效生產的瓶頸。
修不修、啥時修、怎么修?權衡利弊得失算大賬,雖然環保壓力和效益壓力巨大,但檢修后安全運行得到保障,提速后可以有效提升裝置整體績效。天津石化決定于4月份進行為期15天的機會檢修,一場貫穿全程的優化攻堅由此拉開了帷幕。
停車檢修前,烯烴部乙烯裝置開足馬力,送中沙石化儲存乙烯、丙烯合計5600余噸,乙烯裝置檢修期間,由中沙石化代替向下游裝置連續穩定供應原料。此舉為首次,卻能最大限度地搶回效益損失。
從三機啟動開始,設備科王常海就像釘子一樣盯在現場,密切關注壓縮機運行狀態。以往檢修,只要有兩臺加熱爐停下來,裂解壓縮機就停。而此次壓縮機直到完成帶氮裝置清掃才停下。這種打破常規的做法,實現了綠色高質量停車--最大限度的物料回收使物料損失降低一半,同時節約了吹掃時間,創30個小時系統內停車用時最短紀錄。
停車交檢修界面,以往區域交出檢修,改變為單點交出、單線交出、單口交出,為裝置檢修搶奪了時間。
“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只要是有效益事兒我們都要克服困難,全力爭取。”檢修總指揮、天津石化總經理助理王百森把公司的要求變成了對各種方案的反復研討和不斷優化。
超前準備 優化環環相扣
“準備有多超前?我工作近20年了,歷次檢修中就沒這樣干過!”烯烴部設備科葛生林發出感慨。
4月9日早5時,乙烯車間主任陳德明第一時間拿到檢測結果,顯示冷箱系統可燃氣體檢測合格,指令聲隨即落下,等待在法蘭上的扳手已經開始動作了。就像是一場接力賽,上一棒的進展被下一棒時時關注,熱身準備的同時做好最復雜狀況下的預案,隨時準備接棒。
冷箱吊裝工期整整縮短了三天,就是得益于這樣的超前準備。
此次更換的兩臺冷箱均為非標設備,從立項那天起,現場測繪就打響了“發令槍”。測繪、驗收、復核,一而再、再而三,工作量有多大?受命監造的王立沒有多想,只是立下“軍令狀”:設備發貨日才是返程時。
兩臺冷箱共28道法蘭,設備坐位時一次對齊的達21道法蘭,而其余的7道焊口全部一次探傷合格。“有一道焊口不合格,所有的工作就都等于推倒重來,縮短工期?想都別想!”天津石化設備部魏冬說,之前的現場監制、準確測繪、焊接模擬等準備工作功不可沒。
一場春雨不期而至,20多米高的冷箱區域穿上了“雨衣”。棚外風雨交加,棚內檢修正酣。“時間不斷、空間占滿”,在精確到小時的進程中,一場看不到對手的角逐沒有觀眾,全體人員依然全情投入。
團結協作 安全質量也是效益
“有什么樣的甲方,就有什么樣的乙方。”烯烴部從嚴格要求自己的隊伍做起。
乙烯裝置1201塔塔盤通道直徑400毫米,只能容一人通過。檢修一層,檢測一層,施工人員鉆出來,項目責任人鉆進去。如此往復,施工人員急了:“你們不怕耽誤工期嗎?”
“今天的質量是明天的安全和效益,是這個理兒吧。再有,日后追責,咱們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能跑得了誰?”
在“大天津石化”的理念下,各支參戰隊伍“一家人、一條心、一個目標、一股勁”。施工方與責任方崗前同培訓、清晨同喊話、檢修同步調,雙方只能用工裝的顏色來區分。作業部與專業部室之間、裝置之間、崗位之間,各司其職,又密切協作。
打開天津石化檢修平臺頁面,進展狀況、質量督導、隱蔽工程、問題曝光、問題協調……時時動態情況的反映,為科學、高質量的檢修提供了依據。
檢修協調會上,各專業部室從安全、質量、環保、進度、管理等方面,對主管業務范圍的關鍵環節、重要事項,強調細節、提出建議。
供應商也成為檢修助力軍了。珠光砂裝填是冷箱檢修項目的最后一道工序。原本0.25立的小袋珠光砂,供應商破例改為了1.5立的噸袋,并在噸袋下方設計了綁扎式排放口。改進后節約近12個小時。
從停車那天起,乙烯車間生產主任田波就住進了裝置,扎在了現場。像他一樣,十天沒有回家的人不勝枚舉。
“在任何場合我們都沒有提出過要提前開車的倡導,但所有工作都做到位了,最終的效果就體現出來了。”烯烴部黨委書記王建中說。
十天時間。冷箱更換完成,聚乙烯、乙二醇搭車檢修完成,2016年大修甩頭完成,LDAR檢測同步完成。
目前新冷箱溫度可達到-169℃,達到設計標準,消除了自2001年擴能后的瓶頸,關鍵控制參數控制能力得到提高,裝置負荷穩步提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