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有機實業公司昨日正式停產搬遷,工人們正在拆卸設備 記者陳卓 攝
抓住城市演進的趨勢,滿足人們對城市的新需求,這是建設城市的眼光;迎接機遇順勢而變,不懼困難堅定前行,這是建設城市的魄力。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建設更好的城市,城市進化也才具有最終意義。
昨日,硚口工農路10號,持續生產了59年的武漢有機實業有限公司廠房,機器第一次全部停止轟鳴,這家三環內最后的化工廠正式停產。
至此,散布在武昌獅子山、漢陽黃金口、漢口硚口等中心城區的127家化工企業已全部停產、搬遷,武漢三環之內再無化工企業。
擁有百年歷史的古田老工業區,曾集中了99家化工企業,生產了武漢第一塊肥皂、第一桶油漆,如今徹底告別化工時代。
昨日,廠房四周拉起了警戒線,消防車、危化救援車嚴陣以待。工人在現場拆卸設備,10多米高的化學反應罐被一塊塊割開、拆下,吊上貨車運走。吊車的馬達聲、金屬撞擊聲,在現場混響。
“這廠比我還要大上好幾歲呢。”54歲的工人老羅說,“小時候我就常來廠門口玩。這么多年,廠區越來越大,還經歷過整體改造、國企改制等一系列變革。”老羅19歲進廠,在這里干了35年,熟到車間里掉根針都能發現。進廠時,這家企業是武漢有機化工廠,10多年前改制成民企,“干了半輩子的廠房要拆了,有點舍不得。”老羅說。
以昨日武漢有機工廠搬遷為標志,歷時7年的全市化工企業集體外遷接近完成。這次集體外遷,規模之大,全國罕見。僅古田地區,就有超過2萬名產業工人分流,他們有的隨企業去了新廠,有的則留下來另謀新路。此外,還安置退休職工、社區居民近2萬人。
上世紀中葉,武漢化工企業普遍布局在當時的郊區。如今,這些地方均已成為鬧市,企業發展受限,環境、安全等問題也讓周邊居民不安。
2008年,市政府決定,三環以內化工企業全部搬遷、整治。雙虎、有機等部分企業遷入青山附近的化工新區,部分企業關停,部分外遷至仙桃、黃岡、潛江等地。
化工企業外遷,高新園區、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原地興起。在硚口,古田地區已有多家新興服務業企業,引入了宜家、凱德等大型商業體,“昔日的老化工區,將變身生態新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