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動態》4月10日報道。德國聯邦環境部(UBA)近日發布報告顯示,傳統農業帶來巨大的環保問題,轉向有機農業和實施更嚴格的法規十分迫切。德國農業用地占所有土地面積比例超過一半,農業也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產業之一,但是集約農業對環境的損害已經到了令人警覺的程度。殺蟲劑和化肥的使用以及過度的牲畜飼養對人類和自然都造成負面影響。
報告表示,過去30多年中,創新和技術進步使得大多數產業減少了對環境的排放,但是農業排放改善很小。開發沼澤地、清場伐木、化肥使用、土壤培植和畜牧業制造了大量溫室氣體排放。2012年與農業有關的排放相當于7000萬噸二氧化碳,占當年德國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5%。農業是僅次于工業(排放量84%)的第二大溫室氣體排放源。
生物多樣性也受到集約農業的威脅。農業產生的氮、磷和重金屬增加了環境負擔。大面積使用的殺蟲劑不僅消滅了蟲害,也殺死了其他有益昆蟲。這導致鳥類和其他哺乳類動物失去食物來源,越來越多的物種從農業用地上消失。報告顯示,德國60%的氮排放來自于農業,平均每畝土地氮含量為97公斤,超過德國政府設定的20公斤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盡管歐盟正在致力于推出進一步削減氮的指令,但德國一直未遵守現有的歐盟氮排放指令。近期,德國政府宣布將逐步降低氮含量至每畝50公斤。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政府顧問呼吁采取嚴格措施。未來,養豬農場主將被要求在豬欄安裝廢氣清潔系統,農民如果每畝使用的化肥量超過標準將被處以罰款。
該報告建議,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一方面,傳統農業應該遵守更加嚴格的法規,更有效使用氮和磷,限制畜牧業密度,更謹慎地使用化肥。另一方面是轉向有機農業,這有助于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