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日前發布消息:其與盛源能源公司等合作開發的離子液體協同催化生產異辛烷綠色烷基化新技術近日通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認為,這一新技術屬國內外首創,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目前,采用該技術的20萬噸/年工業裝置運行已近半年,裝置酸耗降低約50%,能耗降低約10%,異辛烷收率和性能指標均優于現有技術。
據該所科研人員介紹,目前異辛烷工業生產主要采用濃硫酸和氫氟酸兩種技術。采用氫氟酸技術生產1噸異辛烷僅需氫氟酸0.4~0.6千克。但氫氟酸劇毒,易形成氣凝膠,一旦泄漏就將對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危害。許多國家已經禁止建造新的氫氟酸裝置。濃硫酸技術具有成本低、技術成熟度高等優勢,近年來國內外新建的異辛烷裝置多采用濃硫酸技術,我國新建裝置中84%采用該技術。但濃硫酸技術酸耗高,生產1噸異辛烷需要耗用80~100千克的濃硫酸,廢渣排放量大、能耗高。降低濃硫酸消耗是工業異辛烷生產技術升級的現實選擇。
基于在離子液體基礎及應用方面的長期研究積累,過程所離子液體團隊設計合成了具有促進氫轉移和穩定酸強度的多功能新型離子液體,開發出高活性的離子液體協同催化體系,
改善了表界面性能,抑制了酸溶油的生成。在此基礎上,該團隊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離子液體協同催化生產異辛烷成套綠色烷基化技術,并建立了百噸級工業側線裝置。通過側線裝置的長周期運行,科研人員完成了全系統的優化集成,最終實現了20萬噸/年工業裝置的穩定運行。
工業異辛烷具有辛烷值高、低硫、無芳烴等優點,是環境友好的高辛烷值汽油添加組分,同時也是涂料、油漆、農藥等廣泛采用的溶劑。在歐美發達國家,異辛烷在汽油中的添加比例為5%~10%,而在我國僅為0.2%~0.6%。2018年國V標準執行后,我國異辛烷添加比例將上升至6%,屆時對異辛烷的需求也將大幅度提高,預計每年達到750萬噸以上。
標簽:離子液體 “綠色”生產異辛烷技術 獲鑒定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