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西北油田完成了全油田低效井排查分析工作,經過科學評價,和田地區玉北區塊的7口井因負效益被全部關停,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塔河油田主體區塊的TK1131X井、AT10、TH10238CH等38口井,也因為負效益,正在陸續關井或間隙停井。
對負效益井(區塊)堅決關停,是今年西北油田應對“寒冬期”,通過效益優先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舉措。
2015年,西北油田進一步落實“效益優先”理念,油井圍著效益轉,措施圍著成本算,通過關停低效井(區塊)降低成本支出等多項措施,在抵御“寒冬”中提升油田可持續發展能力。
效益篩子全覆蓋 對負效益井“動真格”
在國際市場油價低迷油田企業經營的“寒冬期”,西北油田對負效益井“動真格”,堅決實施關井或間隙停井。今年1-4月份,累計關停負效益區塊1個,負效益井38口。
西北油田玉北區塊遠離塔河主體區塊,7口生產井日產原油僅為15噸,因生產、生活成本較高,屬負效益區塊。2015年,西北油田對該區塊實施關停封井,撤回車輛、發電機等設備10臺套,生產人員、安保人員等共30人,每月可節約費用支出82萬元。
“我們堅持從‘以產量為中心’向‘以產量效益為中心’轉變,今年已經完成了油田所有低效井的排查工作,并建立了動態管理機制。每一口井進行獨立經濟核算,達不到回報要求的負效益區塊、負效益井,必須關井或間隙停井。”西北石油局局長、分公司總經理胡廣杰說。
采油一廠針對油田遞減、油井管柱老化、成本增長等不利因素,對排查出的TK1131X井、AT10井、TK7234H井等5口無效井實施了關井或間隙停井,預計年節約各項管理費用49.8萬元,優化用工人數6人。
該廠的TK1131X井,距離聯合站約55公里,因該井較偏遠,產液只能進TK1131X單井流程,用車倒運至聯合站,另外該井是機抽井,需要配備一臺發電機并留人值崗。
前期該井日產油1.5噸,達不到滿足完全成本的最低日產油量4.4噸,入不敷出,屬于負效益井,采油廠果斷采取關井措施。
利潤倒逼機制 杜絕無效生產
今年以來,西北油田積極推行經濟評價新舉措,根據油價的變化,核算并公布新的各類措施的最低收益標準,以更精準的經濟評價,倒逼措施優化降本。對回報不達標的措施,一律停批。今年以來,因經濟評價不過關不被批準的措施達20井次,節約費用2700萬元。
“經濟有效性是措施的生命線,我們采用利潤倒逼機制,減少低效生產,杜絕無效生產。”油田開發管理中心負責人王建峰說。
利潤倒逼機制,即以每口生產井的盈虧點為標準,根據各生產井的成本運行曲線與產量運行曲線,準確測算出每口井在不同原油價格下的投入產出比和盈虧平衡點。
在采油三廠,經測算,油價在50美元/桶時,該廠單井次的化學堵水增油要在55.95噸以上,才會有效益;當注氣進入第三、第四輪次時,單輪次最低增油應高于712.58噸才有效益。
“凡是達不到此類標準的堅決不上。”該廠副總會計師解洪勇說。
采油三廠將413口油井劃分成局級效益、廠級效益、隊級效益、警戒效益和負效益五種類型,實行差異化管理。一季度,該廠實施措施挖潛38井次,有效率90%,平均單井次增油比去年同期提高118噸。
TP170井因供液不足于2014年關井,年初通過優選方案和經濟評價,實施了酸化改造,日產原油20余噸,目前已累計增油1400多噸。
區塊一體化 追求效益最大化
將一口井當前產量做到最高容易,可保持整個區塊產量和效益穩定增長,卻不容易。西北油田在塔河十二區、西達里亞等15個區塊推行一體化目標管理,既實現了短期最高、長期最優的開發效益,又避免了各專業單打獨斗產生的成本浪費,實現了開發效益的最大化。
塔河十二區是塔河油田的主力區塊,共有油井361口。在該區塊實施一體化目標管理后,綜合油藏、采油、經營等各專業的優勢,形成區塊整體最佳開發方案,實現了產量、成本、投資、勘探、開發效益綜合評價管理,大大提高了區塊效益。
“依據一體化目標管理評價體系,塔河十二區自然遞減、綜合遞減分別由16.85%、6.33%下降至14.67%、4.77%,屬高效益區塊。”油田開發研究所張世亮介紹說,“今年一季度,該區措施40井次,有效率97.5%,累計增油達2.66萬噸。”
西達里亞區塊是塔河油田的老區塊,油井普遍高含水,日產量一度降到39噸,成為負效益區塊。在區塊一體化目標管理過程中,技術人員綜合油藏、采油、經營等各專業的優勢,制定了區塊整體最佳工作方案。針對高含水,通過在多口井采用底水油藏大泵提液體工藝,持續擴大壓降漏斗,動用低滲段,推動了剩余油平面流動。一體化治理后,該區塊日產量上升至92噸,含水由92.4%下降至84.8%,折年自然遞減為-1.8%,實現了從負效益向正效益的“華麗轉身”。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