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師傅,過去這種大型設備配件更換,都要送到修理廠去,自己更換還是頭一回啊!”
“今年我們隊的各種費用比去年減少了,要想方設法壓縮支出,這次更換節約修理費7000多元呢。”
4月10日上午,江蘇油田真201-11井場,作業處試油測試大隊試油一隊青工吳衛波和技師甘凱軍邊一邊更換修井機帶泵箱一邊議論著。在戰寒冬創效益活動中,江蘇油田像這樣精打細算過日子的事例很多很多。
今年年初以來,江蘇油田把工作著力點聚焦到質量效益上來,用效益的尺子定產量的下限,定投資的上限,定成本的邊界,設置各項工作的效益底線,把質量效益作為各項工作的指揮棒,做到投資圍繞效益走,運行圍繞效益轉,施工圍繞效益干,考核圍繞效益算,讓每一個項目、每一口井、每一噸油都過效益的篩子。
一季度,在效益的指揮棒下,勘探成功率高達63%,高于去年平均水平24.5個百分點;開發關停85口無效低產井、17口無效注水井,27口油井轉為撈油;人工成本減少3833萬元,可控費用減少5094萬元。
吹響戰寒冬集結號
今年集團公司給江蘇油田分公司下達的產量指標為158萬噸,效益指標是在油價70美元/桶的條件下限虧7.63億元,投資從去年27.88億元下降到今年10.5億元,開發直接投資由18.7億元下降到3.24億元,油田發展進入了真正意義上的寒冬。
面對新形勢,江蘇油田領導班子高瞻遠矚,通過召開領導班子務虛會、黨委擴大會、勘探開發會、職代會等會議統一思想,謀求對策,引導干部員工應時而變,樹立一切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理念,破除“產量論英雄”的傳統思維,樹立“效益論英雄”的思想觀念;破除成本控制難的認識習慣,樹立“一切成本皆可控”的思想觀念;破除“大干快上”的會戰模式,樹立“依法合規、按章辦事”的思想觀念;破除干部“能上不能下、員工能進不能出、收入能增不能降”的觀念,樹立“崗位靠競爭、收入靠業績、晉升靠能力”的思想觀念。
新春伊始,油田領導帶隊機關部門分三路對所有二級單位進行調研,與基層員工共同找問題,尋對策,聽取基層意見和建議。與此同時,在全油田開展了"形勢、目標、對策"大討論活動。
在近期的一季度工作總結會和黨委書記匯報會上,該油田對各單位戰寒冬、創效益工作進行總結與講評。為了提高機關干部員工降本增效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油田在辦公大樓的顯示屏上播出生產經營《每日動態》,讓大家對每天的國際油價、銷售價格、原油產量、單位完全成本等生產經營態勢一目了然,增強戰寒冬創效益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上下響起算盤聲
“這個月又省了幾萬塊錢!”3月11日傍晚,在江蘇油田采油一廠瓦3站鍋爐房內,班長冉曉斌的臉被爐火映得通紅,他觀察1號真空爐的爐火火苗暗自盤算著。
瓦3站供熱鍋爐采用原油為燃料,自用油消耗讓人心疼,近期瓦3區塊集中安裝了8臺抽氣泵裝置,每月可回收近萬方伴生氣,站內這臺鍋爐已經幾個月不燒自用油,每月可節約燃料費4萬多元。
在效益的指揮棒下,這個油田投資、運行、施工、考核等各項工作均圍繞效益轉,每一個項目、每一口井、每一噸油都過效益的篩子,油田上下響起一片算盤聲。
“油氣勘探深入地質研究,優選勘探目標,完善質量監控體系,最大限度地提高探井成功率。一季度,鉆探井8口,試獲工業油流5口,綜合測算探井成功率63%,新增預測儲量304萬噸。”油田副總地質師、勘探處長李亞輝說。
開發系統轉變觀念,調整思路,一切以效益為中心,“關、調、減、緩”并行。副總地質師、開發處長唐建東告訴記者,“關”即關掉了85口低效無效井和17口無效注水井;“調”即調整87口油井的工作制度,動態調配26口注水井,使這些油水井生產更體現效益原則;“減”即壓減了一批工作量,措施工作量同比下降36%,同比降低措施費2000多萬元;“緩”即產能建設的節奏放緩了,達不到效益標準的停止或者暫緩實施,一季度同比少鉆井20口。
先算賬后干活,優先實施效益好的工作量,成為生產運行系統的部署工作的風向標。一季度,優先實施了聯盟莊、黃玨、橋河口等有效區塊,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此同時,壓縮了低效的工作量,據統計,今年前三個月,鉆機同比減少14部,進尺減少9.11萬米,減少60%以上;井下作業工作量同比減少20%;貨物運輸減少134萬噸公里,轉供電增幅減少8.98%。
重點監控“肥胖癥”
“針對影響成本效益的關鍵環節,抽調財務、計劃、技術、生產等部門的業務骨干,成立井下作業、電力、資金三個重點費用管理項目組,形成管理創效的整體合力。”油田一位主要領導說。
采油廠動力費和作業費占可操作成本的70%左右,是急需“減肥”的大塊頭。為此,各個廠削腫利劍直指成本“肥胖癥”。采油一廠篩選無用功的動力源,在多個區塊安裝了中頻電加熱時間控制器,根據氣溫自動啟停;回收一批長停井閑置的變壓器,降低電能消耗;結合地方用電峰谷,在電價便宜的低谷段開啟間抽井,每個月減少動力費支出近100萬元。富43井組通過對高液量油井實施周期性開關電加熱,對低產低效井實施間抽等措施,每天節約用電7000度,節約電費7000多元。
為了降低作業維護費,各個采油廠通過“開發工作量優化決策會”,進行優化決策,建立了不同油價下的待措施累增油、初期日增油及免修期界限圖版。今年1月,真201-13、側富86等一批措施井實施前,采油一廠技術部門多次修改方案,不僅日增油明顯,還降低投運成本30%。“油井措施數量減少了,但是措施有效率卻同比增加了。1至3月,該廠的措施有效率在85%以上。”該廠副廠長周宇成說。
采油二廠、三廠建立了單井效益評價平臺、作業效益評價平臺、區塊效益評價平臺,對措施作業等項目進行效益評估,計算出投入產出比。今年一季度,采油三廠單位完全成本比預算減少908元/噸。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