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長久以來,在抵御全球石油供應沖擊的最后一道防線中,澳大利亞都是最弱的一個環節。
在國際能源署(IEA)的29個成員國中,澳大利亞是唯一一個石油儲備量不足3個月凈進口規模的國家。自2009年來,澳大利亞一直不能滿足IEA最低緊急石油儲備要求。2014年,澳大利亞的石油儲備只夠59天的需求。
不過,根據澳大利亞政府即將于今年晚些時候推行的計劃,這種情況可能會發生改變。
在8日公布的《能源白皮書》中,澳大利亞政府指出,在未來十年內,將為燃料儲備基礎設施注資數十億美元,具體行為規范將在今年出臺。
多年來,很多國家斥巨資修建石油儲備基礎設施。澳大利亞被遠遠地甩在后面。自1979年加入IEA以來,在很大程度上,澳大利亞是依賴大型企業的石油儲備來滿足該機構對成員國最低緊急石油儲備的要求。
2012年11月下旬,IEA曾對澳大利亞不能滿足該機構最低緊急石油儲備要求表示嚴重擔憂,并呼吁該政府采取緊急措施來提高石油儲備。根據IEA當月公布的報告,2012年第一季度末,澳大利亞的石油儲備只夠38天的需求,是除了盧森堡之外的所有IEA成員國中最低的。
2013年,澳大利亞石油產出下滑17%,至41.6萬桶/日,為1972年以來最低水平。與此同時,需求卻緩慢上揚。
據報道,IEA發言人未就澳大利亞最新發布的《能源白皮書》發表評論。
不可否認,澳大利亞并不缺少能源來源。目前,澳大利亞正走在“超過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的道路上。同時,該國還是繼印度尼西亞之后全球最第二大煤炭出口國。
《能源白皮書》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將對所有能源形式采取中立態度,不會給予某一種能源以優先地位。在可再生能源變得更具有競爭力之前,化石能源、特別是煤炭仍將“在為全世界提供低價能源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白皮書中,澳大利亞政府并未表現出對該國石油安全的擔憂。
2013年,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上臺時承諾削減政府支出,以減輕公眾財政的壓力。據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下跌,是導致澳大利亞政府財政承壓的部分原因。
到目前為止,旨在上調稅率和削減福利支出的計劃,都未能獲得選民的支持,迫使澳大利亞政府不得不尋找其他支出削減的途徑。
顯然,任何旨在解決緊急石油儲備不足的舉措,都不可能在澳大利亞政府最糟糕的時候亮相。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