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與非煤:山西科技鏈條舞出黑與綠的協奏 |
更新時間:2015-03-27 13:23:45 |
山西省科技工作會議日前召開,山西省科技廳廳長張金旺在所作的科技工作報告中表示,做好煤炭和非煤產業兩篇大文章,實施重點科技攻關是未來一年工作重點。“高碳資源低碳發展、黑色煤炭綠色發展、資源型產業循環發展,通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緊密結合,啟動實施一批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 “六型轉變”是山西省做好煤炭產業的具體路徑,“煤炭產業鏈條的延伸,加上非煤產業的七大新興產業,將為山西提供新的增長點,推動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躍進。”張金旺說,這些就是布局科技創新工作的重點領域。 據介紹,2015年山西科技工作的主要工作包括,一是加大煤基低碳重大專項的實施力度。以安全、清潔、高效、低碳發展為方向,編制煤基產業創新鏈2015版。落實煤基低碳科技創新攻關計劃,努力在煤炭開采方式、煤炭產品開發和產業鏈發展、煤礦生態環境修復治理等關鍵領域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為煤炭產業轉型提供技術支撐。二是啟動并運行山西省與國家基金委聯合設立的“煤基低碳聯合基金”。組織專家圍繞山西煤基低碳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凝練重大科學問題和共性關鍵技術,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平臺作用,吸引全國范圍內的科研力量,著力突破共性關鍵技術瓶頸,促進山西煤炭產業發展。三是布局一批高新技術領域科技重點項目。瞄準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優勢關鍵基礎件等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全面完成產業技術創新鏈編制,精心凝煉項目,組織實施一批重點項目。例如,大規模低能耗儲能技術與機理研究,大規模實用化人工光合作用為路徑的碳轉化利用技術與機理研究,以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開展“插電式氣(油)電混合動力客車AMT自動變速器的開發”等。四是加強科研項目示范工程建設和監督力度。力爭使示范工程成為引領科技、引領發展、廉潔規范的標志性項目。 據了解,2014年山西首次設計和編制了重點產業創新鏈,為作好煤與非煤兩篇大文章奠定了科學基礎。首先針對煤炭產業的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選擇煤層氣、煤電、煤焦化、煤化工、煤機裝備、新材料和富碳農業等7個重點煤基產業,編制了煤基低碳產業創新鏈。在這個產業創新鏈中凝煉出327個重大項目,按照重要性、緊迫性、創新性、成熟性及貢獻度等“四性一度”原則,遴選出首批76個煤基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面向社會公開招標。在此基礎上,圍繞省委省政府重點布局的交通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等產業,又啟動了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鏈的設計和編制工作。 這一做法促進了產學研聯盟緊密結合。以省內企業牽頭,產學研合作單位達到296家(次)。達到了資源配置的最大化。吸引清華大學、中科院、華能等21家省外企業、39家省外大學、10家省外科研院所參與煤基項目攻關。實現了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三年實施期內政府引導資金投入達到15億元,平均每年5億元。2014年總計投入3.6億元,撬動引導社會資金52.8億元。 |
標簽:清華大學 中科院 煤基項目 社會資金52.8億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