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來自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的消息,湖南農藥行業近日率先在全省化工系統啟動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削減內容包括12個高毒農藥品種、劑型和有害有機溶劑等,計劃投資額高達10.85億元。企業參與熱情之高、實施項目之多、項目投資之大,在湖南石油化工行業首屈一指,在全國農藥行業也不多見。
三類污染頑疾久攻難克
中國農藥行業通過產品結構調整,高毒農藥所占比例近幾年已有大幅下降,但仍有殺撲磷、甲拌磷、甲基異柳磷、克百威、滅多威、滅線磷、涕滅威、磷化鋁、氧樂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這12個高毒品種,產量約占農藥總產量的2.5%。特別是因為殺滅地下害蟲尚沒有理想的替代品,克百威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至今仍占有一席之地。
同時,化學合成農藥步驟多、收率較低,平均收率僅有30%~40%,其他原料、中間體及副產物都以“三廢”形式排出,其中污水排放尤為突出。農藥企業每年排放的廢水約占全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的2%~3%,水量相對小,但濃度高、毒性大,廢水中有許多不可生物降解或生物抑制物,治理難度大。
此外,我國農藥行業每年有機溶劑用量都在35萬噸以上,其中,二甲苯、甲苯、苯等輕芳烴溶劑,每年耗用30萬噸左右,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等極性溶劑也有較大使用量。這些物質的大量使用對生產安全、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都有較大隱患。
這三類污染物毒性大,一旦排放到環境中,既可以通過大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直接危害人體健康,也可以通過食物鏈傳導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具有較高的環境風險,如今已成為我國農藥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最大絆腳石。
削減行動投資將超10億元
湖南是全國舉足輕重的糧食和農產品生產大省,也是農藥應用大省,但農藥生產相對滯后,企業少、品種單一。由于湖南海利、湖南國發、沅江赤蜂3家龍頭企業均以氨基甲酸酯類產品、有機磷為主,克百威、滅多威、水胺硫磷等產品在全省原藥產銷量中占比20%以上,實施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計劃任務艱巨。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李曉剛分析指出:“12個高毒農藥品種所占市場份額并不大,部分為將被淘汰品種,對市場影響有限。而減少有害有機溶劑的使用將在中長期內推動農藥行業產業升級。”
湖南農藥行業高風險污染物削減行動計劃目前已經啟動,將以技術進步為主線,堅持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資源化利用的理念,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加強政策支持引導,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從源頭減少高毒農藥、有害溶劑等高風險污染物產生,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在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一步削減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促進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該省有10家農藥生產企業計劃投資10.85億元,實施12個行動計劃項目,旨在實現一批高毒農藥品種的替代,推進農藥劑型的優化升級,實施水乳劑、懸浮劑、水分散顆粒劑等水基化劑型替代粉劑等落后劑型;加快淘汰烷基酚類等有害助劑在農藥中的使用;盡量減少有害有機溶劑的使用量。
替代產品研發亟待提速
湖南省農藥工業協會負責人指出,雖然高毒農藥占整個農藥的比例很低,但目前仍保留在產的高毒農藥對一些特異性難防治的對象依舊效果顯著,其殺蟲的特異性仍必不可少,相應替代產品在成本以及防治效果上目前尚未無法達到其效果。盡管目前國內生產高毒農藥的企業均為規模較大的公司,社會責任感較強,但替代高毒農藥產品的研發和推廣依舊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多年來乳油的使用在環境中帶來了大量的揮發性有毒溶劑,但這并非乳油制劑產品本身的過錯,而是對乳油中使用的溶劑不加限制和選擇。因此,要真正使擬定的法規標準落到實處,除了強化權力部門的監督檢查外,引導企業主動地采用環境生態友好的溶劑替代毒性較高的苯、甲苯等有機溶劑,相應的國家層面的獎勵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種有獎有罰的措施并用,才能充分體現國家在市場配置資源中的政策導向,才能真正的使替代產品在市場中占有一定優勢,才能保證政策實施落地。
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明智對此表示:“企業只有嚴格農藥安全生產和環境保護,強化工藝創新和污染物治理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實現綠色化生產,才能可持續發展。”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