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處于一種迷茫期,政策面打壓及部分產品方向的產能過剩問題無疑給了正在發展中的煤化工當頭一棒。但是,隨著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質烯烴等新興行業有效運行,煤化工行業或漸入佳境。從政府調控和產業發展看,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煤化工行業壓力和機遇并存著。
柴靜霧霾調查引發環保熱議
兩會前夕,柴靜的霧霾調查走火網絡,引起人們對環保話題的廣泛關注。此次兩會環保主題,治理大氣污染等話題必然成為熱點。工業領域已成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重要區域,加快推進工業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對于促進工業綠色發展、減少大氣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作用巨大。
近兩年,我國頻發大范圍霧霾天氣,燃煤無疑是污染源之一。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煤炭消費總量約40億噸標煤,除電力行業外,工業領域煤炭消耗占煤炭消耗總量的近50%,存在用煤行業多、分布范圍廣、利用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等諸多問題,2012年焦化、煤化工、工業鍋爐、工業爐窯等四大主要用煤領域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約占全國排放量的36%、45%、24%。
環保壓力這么大,還要不要搞煤化工?
反方:要限制煤化工造成的大氣污染
占據我國煤炭消耗總量“半壁江山”的工業領域將首次面臨專門的節能環保風暴襲擊。今年3月1日由工信部、財政部聯合編制的《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下稱《計劃》)已在內部下發,以焦化、工業爐窯、煤化工、工業鍋爐四大重污染領域為重點,提出到2017年,實現節約煤炭消耗8000萬噸以上,減少煙塵排放量5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60萬噸、氮氧化物40萬噸。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計劃》更強調地方的能動性和區域協同發展,要求各省工業主管部門自主選擇煤炭消耗大的城市,并組織編制實施方案。在利用各級財政資金防治大氣污染、技術改造、清潔生產、扶持中小企業、淘汰落后等既有資金渠道的同時,工信部有關負責人透露:“我們正在爭取專門拿出一部分錢支持這一計劃的實施。”
作為近年來煤炭清潔利用“新寵”的煤化工面臨的問題更多。大多數煤化工企業相對獨立,與相關產業銜接不夠,煤炭整體利用水平有待提升。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前期調研,初步推算全國360個地級市有100個煤炭消耗在千萬噸級,通過對焦化、工業爐窯、煤化工、工業鍋爐4個重點用煤領域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普及的預測分析,《計劃》提出,到2020年,力爭節約煤炭消耗1.6億噸以上,減少煙塵排放量10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0萬噸、氮氧化物80萬噸。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工信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制定上述四大工業領域的能源消耗限額和污染物排放強制性標準,發布高耗能落后設備淘汰目錄,加快這些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改造。同時,將鼓勵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推動煤化工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新材料等新型煤化工。此外,通過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焦化、煤化工與冶金、建材等產業銜接融合,實現工業爐窯清潔燃料供給。在條件適宜的地區或工業園區,推進焦化、煤化工與區域集中供熱一體化模式,替代分散中小燃煤工業鍋爐。
而財政部也將利用各級財政資金中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改造、清潔生產、中小企業、淘汰落后等既有資金渠道,加大統籌力度給予支持,同時發揮金融政策作用,拓寬融資渠道,支持專業化節能環保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綜合環境服務、金融租賃等模式,為企業提供技術和融資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針對實施方案提供綠色信貸等金融服務;引導民間資本設立股權基金、產業基金等,支持實施方案中的項目。
正方:積極接受挑戰抓住機遇轉型升級
中國石化聯合會煤化工專委會秘書長胡遷林表示:“發展煤化工產業是中國能源戰略轉型的必由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這是我國能源資源稟賦現狀和能源革命大背景所決定的。我們還是應該堅定看好煤化工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胡遷林認為,水資源和環境制約等問題是煤化工產業發展中的瓶頸,與其他新興產業起步一樣,關鍵看我們如何對待。只要正視、不回避這些問題,采取積極措施,還會促進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加快煤炭資源利用方式從傳統粗放式向高效、清潔利用的轉變迫在眉睫。而煤化工恰恰是實現煤炭高碳產業低碳發展的最為現實的途徑之一。發展煤炭深加工和高效清潔轉化產業是我國能源戰略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環保政策的日趨嚴格,帶給企業的不僅僅只是壓力,也將包含許多機遇。
中國石油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馮連勇表示,國務院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十條措施明確提出“加快調整能源結構,加大天然氣、煤制甲烷等清潔能源供應”,這些政策的出臺,對煤制天然氣在內的一些煤化工項目是絕對的利好消息。
馮連勇認為,我國今后推廣的清潔高效的新型煤化工,盡管不是降低污染的最佳選擇,但卻是最現實的選擇。大氣污染嚴重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燃煤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污染源。中國現有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很難發生改變,如何提高煤炭的清潔利用率成為降低污染的關鍵,而新型煤化工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目前新型煤化工技術已經比較成熟,以生產石油替代品為方向,可高效利用煤炭資源,兼具節能、環保、減排等特點。以煤制天然氣為例,相比直接燃燒煤來說,天然氣可減少污染,節能降耗。“從這個角度來講,環保新政對煤化工發展又是個難得的機遇。”馮連勇說。目前我國煤化工行業處于一種迷茫期,政策面打壓及部分產品方向的產能過剩問題無疑給了正在發展中的煤化工當頭一棒。但是,隨著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質烯烴等新興行業有效運行,煤化工行業或漸入佳境。從政府調控和產業發展看,綠色環保將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方向。煤化工行業壓力和機遇并存著。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