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有保有壓,化解過剩產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在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同時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參加全國兩會的化工界代表委員們就化解產能過剩展開了熱議。《報告》中兼并重組、技術創新、加速“走出去”等提法,與代表委員們的想法不謀而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尚舜化工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執行主席徐承秋表示,當前產能過剩引發的惡性競爭已經十分嚴重,企業甚至連合理的利潤都沒有了。而在一些地方,出于銀行債務壓力和對失業問題的考慮,地方政府遲遲不愿對落后產能“揮刀”。要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政府來抓,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和裝置該關的要關、該停的要停;另一方面也需要市場來運作調節,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比如企業間的兼并重組。
徐承秋提出,化解產能過剩最終要依靠創新驅動升級,通過技術進步來解決。管理創新、機制創新可成為技術創新成功的保證。他說,尚舜在這方面做了許多的努力。比如通過對硫黃的循環回收利用,不僅降低了成本、減少了排放,而且產生的效益遠高于環保投資。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誠信有限公司董事長褚現英認為,市場化兼并重組是化解化工行業產能過剩的重要途徑。通過兼并重組,行業集中度得以提升,從而實現螺旋式發展,行業將獲得新的生存空間和合理的利潤空間。他同時表示,企業只有對標行業內最先進的技術、最好的質量、最低的能耗,在標桿的基礎上再進行技術創新,才能成為各行業的領軍者。
全國人大代表、華峰集團董事局主席尤小平也表示,當前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這倒逼我們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通過創新驅動來提高我們的國際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奧克集團董事長朱建民則表示,“走出去”可有效釋放國內過剩的產能。今明兩年,“互聯互通”將從概念變成一個現實,這將對化工材料形成巨大需求。他建議國家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引導、鼓勵和支持民營化工企業抓住我國“互聯互通”和“一帶一路”外向型發展的戰略機遇,跟隨中國的高鐵等基礎設施項目走出國門,充分運用海外資源建廠發展,積極拓展國際市場,促進國內過剩的產能實現戰略輸出和轉移。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