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霧霾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備受社會各界關注,也成為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汽車界的政協委員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新能源汽車造車不難,難在做電池。實現電池技術突破,期待化工行業的攻關和作為。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設計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紛紛表示,汽車電動化是汽車行業的一大發展方向,全世界汽車業都在做。但目前新能源汽車電池在續航能力、安全性、充電時間等方面都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電池技術能不能取得突破,是決定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根本問題。
這個根本問題的解決,需要化工材料和技術的配套。柳崇禧說,鋰電池中的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都是化工產品。以電解液為例,業界希望電解液傳質效率更高,并且阻燃性更好,從而提升電池性能,增強電動汽車安全性。他表示,非常期待化工企業能在這些技術上實現突破。
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鄭蘭蓀也認為,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在于電池。據鄭蘭蓀介紹,目前用于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主要有兩種,鋰離子電池和燃料電池。我國在鋰離子電池領域投入很大,但是進展并不理想,某些領域尚需突破。燃料電池技術開發則比鋰離子電池進展得更慢一些。
鄭蘭蓀表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化工企業尤其是材料企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鋰離子電池目前的問題在于正負極材料等方面不過關,而燃料電池的主要難點之一是催化劑,目前使用的催化劑過于昂貴。同時,電池隔膜的性能問題也比較突出。在這些方面實現突破,化工企業、化工科研單位大有可為。
接受采訪的政協委員們認為,在汽車電池領域,目前相關企業研發能力普遍不足,對數目巨大的科研投入難以承受,所以單靠某個企業完成技術突破是不現實的。柳崇禧建議,由國家出面,組織科研機構、高校、企業聯合起來進行科技攻關,用2~3年時間來實現電池技術與世界一流水平同步。
為推動電池研發步伐加快,政協委員們還建議國家適當調整政策補貼的重點。柳崇禧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方向在于整車制造企業,而忽視了電池制造企業。針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癥結,國家應該多拿出資金鼓勵這些電池制造企業去進行科技研發。
--------------------------------------------------------------------------------
●鏈接
按照我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年)》,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及燃料電池汽車。
據中國汽協統計,201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74763輛,比上年增長320%,截至2014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近10萬輛。但這與規劃提出的,到2015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量力爭達到50萬輛,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的目標相距甚遠。
--------------------------------------------------------------------------------
新聞快評:
升級化工成就相關產業
危麗瓊
來自汽車界的政協委員道出了對化工行業的期待。電池關鍵原材料和技術不突破,新能源汽車的續航、充電等制約問題就無法解決。在能源環境的制約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重要的轉型升級方向,而這一轉型升級,有賴于化工產品和技術的升級換代。
化工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人們的衣食住行用須臾離不開它,它同時也肩負著為眾多產業配套的使命。從高精尖的航空航天,到方興未艾的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到蓬勃發展的電子產品,再到關系人類生命健康的醫藥醫療等行業,都需要高品質的尖端化工產品與之配套,為之服務。
從這個角度講,化工行業的升級不僅關乎產業自身發展,更關系到諸多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發展的進程。化工業界應順應需求,攻堅克難,升級產品,創新技術,在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贏得市場和未來發展空間。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