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位于江蘇泰興市經濟開發區的易初化工有限公司,一只容積為300立方米的氨水儲罐發生泄漏,造成周邊村莊數十位村民氨氣中毒入院治療。安監部門初步調查認定,氨氣泄漏是因儲罐頂部的焊接縫開裂所導致。無獨有偶,3天后的7月30日,福建漳州古雷石化PX(對二甲苯)項目裝置發生爆炸。古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通報稱,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是PX項目一條加氫裂化管線在沖入氫氣測試壓力時,發生焊縫開裂閃燃。
這兩起事故,都發生在我國東南高溫地區。化工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顯然跟眼前的高溫天氣有關,提醒廣大化工企業,高溫天氣下要加強裝置的“防暑降溫”工作,并從設計和措施兩方面防控設備故障等重大事故發生。
連日來,全國多地遭受高溫“炙烤”,其中東南地區局部甚至出現了連續40℃以上的高溫天氣。中央氣象臺已連續5天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并預計7月31日至8月8日,江淮、江南以及重慶等地仍將出現較大范圍高溫天氣,其中江南部分地區持續高溫天數將達5~8天,部分地區可能突破高溫歷史極值。
化工生產本身具有高溫、高壓、易燃、易爆等特點,而來自外部的高溫和雷擊,無疑會加大裝置的不安全系數。有關統計資料顯示,夏季發生安全事故占比為全年最高,而由高溫引發的爆炸、泄漏等重大事故發生頻率最高。
對此,專家表示,化工設備經受住高溫“烤”驗安全度夏的保障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儲罐容器、設備的設計是否符合規范,制造過程能否達到工藝要求;二是現場管理是否到位,措施手段能否滿足安全生產要求。
江蘇化工設計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工程師劉靖告訴記者:“確保化工設備全年正常運轉的前提,就是要根據介質特點,對設備進行規范設計、規范選材。特別對于大型罐體容器制造,要按照規范設計要求去做,決不能隨意加工。”
劉靖認為,像液氨儲罐之類,在選材上就要考慮氫離子因素,防止發生氫腐蝕現象,要避免壁體變薄承壓下降,遇高溫發生開裂泄漏。他特別提醒,一般大型物料容器均屬非標設備,多為施工單位自制或委托加工,所以尤其要對其進行嚴格的監制,尤其要對焊縫連接處實施嚴格的無損探傷,對于關鍵部位做承壓試驗,對于設計要求加強的部位,決不能偷工減料。
“一切化工設計需按照HGT20580-20584標準規范執行,這套標準體系就是化工設備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線。”劉靖強調。
據泰興市安監局副局長肖光輝介紹,發生泄漏事故的易初化工建于2008年,是一家從事氨水倉儲銷售的公司,建設之初已經通過了安評,與村民居住地之間的安全距離符合規定。從發生事故的罐體頂部的焊接縫開裂情況來看,企業對罐體降溫措施明顯不力。“在高溫天氣出現時,企業對儲罐裝置進行有效管理控制非常重要。”肖光輝說。
江蘇利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科科長莊文棟說:“在高溫酷暑下,許多容器、管線中的物料都會發生膨脹現象。因此,容器內的物料存儲不能過滿,特別是對于一些承裝敏感液體的大型儲罐容器等,要及早采用間歇性噴淋降溫措施。而對于一些承受高溫高壓的物料輸送液泵等設備,則需要采取排風扇降溫處置。”
南化公司安環處負責人張君華告訴記者,連日來,他們公司對危化品儲罐、倉庫等重點部位都進行了噴淋降溫,并加強巡檢,嚴密監視,以防超溫超壓。根據雨季電氣故障多發的特點,公司檢維修部成立了巡檢小組,每天對重要設備定時檢測,對重點配電室的各個刀閘進行溫度測量。“檢維修部電修分部近期完成了301組配電室避雷器檢查、試驗工作,以及146臺抗‘晃電’設備改造工作。”張君華說。
而記者在德納(南京)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該公司的原料儲罐和管線物料大多屬于易燃易爆的危化品,如果發生因電氣設備遭雷擊突然跳閘斷電,造成循環水裝置、生產裝置緊急停車等意外,特別容易引發燃燒爆炸等惡性事故。因此,他們制定出針對性措施,特別對關鍵電氣儀表強化管護,加強維保人員配備,保證專業工程師、電儀以及維保員工24小時在崗,隨時準備處理突發情況。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