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謀突圍求發展 碳纖維產業開展聯合攻關

作者: 2015年02月25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日,我國首輛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新能源汽車在江蘇鹽城奧新工廠正式下線。該車在國內首次采用全碳纖維材質乘客艙設計,融合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碳纖維輕量化車身技術、輕質高強高韌鋁合金底盤等核心技

    近日,我國首輛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的碳纖維新能源汽車在江蘇鹽城奧新工廠正式下線。該車在國內首次采用全碳纖維材質乘客艙設計,融合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碳纖維輕量化車身技術、輕質高強高韌鋁合金底盤等核心技術,與同類汽車相比車重減輕50%、零部件減少40%,為電池騰出重量空間,降低單位里程能耗,提高了動力和續航里程。

  目前,汽車輕量化已成趨勢,汽車對碳纖維的應用從2014年開始“發熱”,寶馬等國際著名車企均已推出碳纖維汽車。未來隨著汽車輕量化的發展,以及航空航天、風電等產業發展的需要,碳纖維產業將迎來重大機遇。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會長趙向東表示:“未來中國四大產業——大飛機項目、海上風力發電、汽車輕量化及高速鐵路的發展,將帶動碳纖維市場強勢增長。預計2015年國內碳纖維需求量將達到15000噸?!?/P>

  技術進步

  鑒于碳纖維產業的廣闊前景,近年來不少企業紛紛選擇進入碳纖維領域。如,方大炭素2013年收購方泰精密100%股權,將公司業務向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領域擴展。北京城建2014年12月26日發布公告稱,擬以不超過2.5億元的價格收購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股權并向其增資。

  與此同時,作為新興產業,碳纖維發展也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財政部2013年發布的支持新材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名單中,就有湖南博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威海拓展纖維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涉及碳纖維的項目入選,數量占比最大。

  雖然國家、企業發展碳纖維的熱情高漲,但是多年來,我國碳纖維產品一直與國外產品存在很大差距。為了趕超國外先進技術,我國不斷加強碳纖維技術研發,目前已經獲得了長足進步,T700、T800、T1000等產品的工業化相繼取得突破。

  據了解,我國目前從事碳纖維生產的企業有30多家,其中已有多家企業可穩定生產T700級軍用碳纖維產品,中復神鷹公司的T700生產線是全球第3家采用干噴濕紡工藝體系的生產線。2012年,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我國首條T800級碳纖維生產線,并實現穩定批量生產。除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外,目前,中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太原鋼鐵集團等單位也已著手T800碳纖維產業化。

  2014年2月,江蘇航科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又研發了T1000碳纖維,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性碳纖維檢測分析中心和北京化工大學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研究所等單位測試,纖維性能達到標準要求。業內預計,到2020年我國將建成千噸級T 1000碳纖維生產線和百噸級MJ系列碳纖維生產線,并可以開展T1200和M70J等更高性能纖維以及專用復合材料的研制及產業化工作。

  “我國碳纖維復合材料已經具有一定的研究和應用水平,形成了一支從設計、材料到制造配套的研發隊伍。”中國復合材料工業協會碳纖維復合材料專業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蔡金剛表示。

  發展受阻

  雖然我國碳纖維產業取得一些突破性進展,但是在下游應用方面仍然表現平平,我國高端碳纖維產品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并未改變。

  深圳市星光電熱制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玉宵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在一些應用領域,我國碳纖維材料基本依賴進口,主要原因是國內企業生產的碳纖維的質量與國外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我國的碳纖維材料產能、質量與日本東麗、美國杜邦等國際巨頭相比差距很大,規模效應體現得并不理想?!壁w向東介紹說。

  除此之外,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也是影響國內碳纖維下游應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業內人士表示,國內碳纖維生產企業T300的單線最高產能是1000噸,生產運行速度慢、運行工位少、裝備保障能力弱、實際產量低、產品均勻性和穩定性差,導致國內產品生產成本高、市場競爭力弱。

  而在本身生產成本較高的情況下,我國碳纖維生產企業還受到了國外廠商的蓄意打壓。據賽迪智庫原材料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張海亮介紹,近年來,國外企業對國內碳纖維企業一直存在低價竟銷的現象。我國每穩定生產一個級別的碳纖維后,國外企業的價格就大幅下降一次,這對我國碳纖維生產企業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

  張海亮表示,在我國碳纖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不高,也不具備國際竟爭力的情況下,面對國外企業的打壓,我國應積極推動實施貿易保護。

  聯合攻關

  “碳纖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又是幼稚產業,一定要把碳纖維產業發展政策導向的基點放在戰略產業和起步產業的兩個層面上,繼續實施專項支持,重點持續支持優勢企業,使其盡快提升技術、產品及應用水平。”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相關負責人金橋表示。

  目前我國碳纖維產業已經形成了幾家大型企業,集中度相對提高。這些大型企業專業化技術基礎雄厚,具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擁有一定的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發展優勢。金橋建議,應成立碳纖維產業發展基金,重點扶植這些具有竟爭優勢的企業。同時相關產業組織應積極發揮政府和企業聯系紐帶的作用,及時向國家相關職能部門反映碳纖維產業發展遇到的實際問題和企業心聲,為促進碳纖維產業健康快速發展提出政策建議。

  “從當前我國碳纖維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仍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單靠某一個研究機構或企業是無法突破的,需要依靠多部門聯合攻關?!苯饦虮硎?。

  “我國碳纖維產業發展任重而道遠。”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蘇波在中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成立大會上曾表示,碳纖維產業未來要下大力氣加強應用牽引,“碳纖維產業聯盟成員之間要加強溝通合作,特別是重點應用企業要根據自身產品需求,對碳纖維及復合材料企業提出詳細需求,在整個產業鏈框架下進行系統創新,聯合攻關?!?/P>

  為進一步推動下游應用,中國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發展聯盟近日在北京召開專題會議,議定在航空航天、風電裝備、電力傳輸、軌道交通、汽車、土木工程等6個領域建立碳纖維產業化應用的專項工作組,并委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中國南車中央研究院、汽車輕量化綠色科技聯盟、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等6家單位擔任上述領域的組長單位,牽頭碳纖維產業化應用工作。相信隨著一系列工作的展開,我國碳纖維產業終將迎來“黃金時代”。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碳纖維 產業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