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日前發布消息稱,“863”計劃大宗工業固廢綜合處理與資源化關鍵技術重大項目辦公室組織北京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武漢大學專家,對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承擔的鋼渣鈣鎂組分分離提取及納米碳酸鈣制備技術進行了現場檢查。專家組認為,該技術實現了鋼渣活性組分選擇性浸出,確定了優化工藝技術參數,所制備的碳酸鈣產品質量達到工業微細沉淀碳酸鈣行業標準,工藝技術創新性強,具有良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據介紹,過程工程所濕法冶金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長期開展工業固廢碳酸化固定CO2技術研究,在鋼渣強化碳酸化多聯產技術、磷石膏加壓碳酸化聯產硫銨技術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目前這兩項技術已分別進入工業中試和工程示范階段。
其中,磷石膏加壓碳酸化聯產硫銨技術項目以強化碳酸化共性技術為基礎,拓展開發了高濃度CO2礦化磷石膏成套技術,已經取得磷石膏深度凈化、氣升環流加壓碳酸化、固化產品高值調控以及非常規反應設備量化放大等關鍵技術突破,建立了3000噸擴試試驗裝置,并進行了調試運行,取得了良好結果。
鋼渣鈣鎂組分分離提取及納米碳酸鈣制備技術項目針對我國鋼鐵行業冶金固體廢渣利用率不高,大量堆放、污染環境的現狀,利用鋼鐵生產過程產生的鋼渣尾渣為原料,采用多相復合媒質間接礦物碳酸化固定CO2。現已完成鋼渣活性鈣鎂組分制備超細碳酸鈣關鍵過程放大研究,批量制備出滿足產品指標的文石型超細碳酸鈣產品,并進行了產品示范應用,取得較好效果。目前在江蘇省淮安市已完成鋼渣活性鈣鎂制備納米碳酸鈣5000噸/年中試生產線建設,產品調試正在進行中。
我國是世界副產磷石膏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排放磷石膏約5000萬噸,并以年均15%的增速增長。目前我國磷石膏利用率只有20%左右,未利用的磷石膏對環境形成了影響。就目前來看,對磷石膏進行資源化利用是根治磷石膏污染的最佳出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