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地調局航遙中心聯合多家單位完成的全球地質礦產與資源環境衛星遙感“一張圖”面世。該工程取得的成果,是我國首次在全球范圍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地質礦產和資源環境調查,集成了不同尺度的調查和研究成果,為國家境外戰略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持。
全球地質礦產與資源環境衛星遙感“一張圖”工程是在國土資源部科技與國際合作司、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外事部組織下啟動的國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專項項目。航遙中心組織全國省級遙感隊伍、行業遙感部門和高等院校等近百名科研人員,開展了構造、前寒武紀變質、沉積巖、侵入巖、火山巖、礦產地、成礦背景和遙感地質礦產等內容的解譯;建立了遙感境外工作的技術標準和方法體系;完成了全球范圍多尺度、多專題要素的衛星遙感地質礦產解譯。
基于國家境外地質調查工作部署需要、企事業單位“走出去”目的地要求和參與全球重大地學問題研究對基礎數據的需求,該工程系統開展了全球七大洲207個國家地質礦產與資源環境遙感調查,完成1∶500萬調查工作面積1.49億平方千米,1∶100萬調查工作面積超過1350萬平方千米,重點區開展了1∶25萬和1∶5萬調查;遙感地質與衛星重力成果相互印證,增強了成果的可靠性;并首次對全球碳酸鹽巖分布等環境要素開展遙感調查,為全球氣候變化和碳匯研究等提供了基礎數據。
最終,項目組完成了全球1∶500萬衛星遙感地質礦產解譯圖件編制和入庫;中亞五國、澳大利亞、贊比亞等地區1∶100萬及重要戰略選區1:25萬和靶區1∶5萬遙感解譯圖件;完成了全球植被、冰川、荒漠化、碳酸鹽巖等環境因子的調查解譯分析,初步查明了全球植被、冰川、荒漠化、碳酸鹽巖等環境因子動態變化和現狀;開展了熱點島嶼與兩極遙感環境地質調查和相關研究。
項目組廣泛采用國產衛星數據,針對境外控制點少、國產衛星波段合成彩色地質效果差、區域大面積使用無前期工作基礎等難點問題,項目組在全球不同洲共獲取了70萬平方千米的02C星數據,并開展了應用研究,總結了基礎技術方法和流程。
該成果為政府和境外“走出去”企事業單位提供了大量解譯成果和數據,為國家對外科學技術研究與交流提供了基礎信息,為“走出去”礦業企業勘查開發提供了境外礦產信息服務,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境外戰略的實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