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購利好并未能阻止廣匯能源股價的進一步下滑,7月29日,廣匯能源復牌后大跌6.86%,整個7月,該股的跌幅已經高達35%,成為兩市月度跌幅最大的股票之一。
截至7月29日,廣匯能源的融資余額為37.66億元,巨額的融資盤成為股價的“定時炸彈”,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公司的回購刺激方案不生效,一些在爆倉邊緣的融資盤將會割肉出局,從而造成“多殺多”的局面。而據了解,目前包括華商等重倉該股的基金已紛紛選擇離場。
廣匯能源一直以來都是基金的“寵兒”,曾經還是王亞偉的頭號重倉股。業內人士稱,基金等機構的出逃,很大的原因是公司煤化工項目利潤的不確定性。據廣匯能源透露,煤化工項目8月復產后,公司爭取四季度實現利潤2億元以上,這遠遜于大部分機構的預期,更有機構人士表示,由于煤制油等故事現在還說不清楚,擔心廣匯能源會成為今年的“黑天鵝”。
回收理財資金回購股份難阻股價下跌
盡管在大跌后廣匯能源努力去維護其股價的穩定,但洶涌的拋盤并沒有因此而停息。
7月26日晚間,廣匯能源在停牌一周后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以自有資金6億元,通過上交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不超過60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約1.14%?;刭徠谙拮怨蓶|大會審議通過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3個月內。
根據公司預期經營業績情況和證券價格走勢,廣匯能源確定本次回購社會公眾股的價格上限為不超過11元/股,即以每股11元或更低的價格回購公司股票。
這是廣匯能源在7月股價暴跌三成的情況下,緊急拋出的“護盤”方案,以此向市場傳達出公司對未來發展的信心,穩定投資者的投資預期。
然而,對于這個方案,市場并不領情。7月29日,廣匯能源復牌,早盤該股略作反抽后,拋盤隨即蜂擁而至,截至收盤,廣匯能源報8.42元,大跌6.86%,成交達11億元,創下了近3個多月的成交天量。至此,廣匯能源7月份的跌幅已經高達35%。
一位長期跟蹤廣匯能源的行業分析師告訴網易財經,公布回購方案后仍繼續大跌,除了公司煤化工項目利潤的不確定性因素外,回購的資金太少是直接的原因,“對于廣匯能源四五百億市值的公司來說,6個億的回購資金明顯不及預期。”
事實上,市場對公司在這個股價進行回購也有很多疑慮。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原因包括:長期下跌導致股價被過分低估;現金充裕的情況下回購股份,以推高每股收益,降低市盈率,增加實際控制人的控制力度。而回購通常都是在低市凈率的環境下進行。
一位職業投資人表示,一家上市公司在市凈率大于5倍的時候拿出6個億回購,這個動機本身就值得懷疑,“畢竟不是一家輕資產的公司,這樣多搞幾次,手頭上的現金就沒了。”
事實上,廣匯能源對現金的管理也讓人捉摸不透。公司的現金流并不充裕,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的貨幣資金為19.47億元,但公司及其子公司借款合計90.95億元,其中短期借款達25.78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1.57億元。
即便如此,廣匯能源依然能騰挪出資金來進行投資理財。7月10日,公司曾公告稱,計劃利用公司或下屬子公司自有閑置資金進行委托理財和委托貸款業務,單筆購買理財產品和委托貸款金額或任意時點累計金額不超過15億元。
在豪擲15億元進行理財后,廣匯能源本次的回購資金主要來自哪里?對此,公司董事會秘書倪娟在回復網易財經的郵件中表示,資金來源包括可收回部分委托理財資金,另外公司擬與部分企業集團以合作方式進行新項目合作,由此原定計劃中由公司單獨投資的項目部分會因為合作方進入而節約投資,富余部分資金均可用于公司回購使用。
由此看來,廣匯能源對閑置資金的利用幾乎達到了極致。一位私募人士表示,這兩年廣匯上了很多項目,資本消耗大,煤化工等項目后續還需資金投入,而公司的現金流并不理想,潛在的財務風險不能忽視。
融資盤仍存爆倉風險基金高位拋售
事實上,在廣匯能源公布了回購方案后,關于其背后的動機一度引發了市場人士的熱議,一些人士認為,此舉是為了解除大股東自身質押融資的風險,而少量的回購也不會對大股東形成實質性損傷,還可以掩護幕后運作資金撤退。
根據廣匯能源7月26日晚間的澄清公告,廣匯集團目前已累計質押其持有公司有限售條件的10.84億股股權,占公司總股本的20.63%,占控股股東廣匯集團擁有股份總額的46.92%。公司認為,目前公司股價遠未涉及各類質押警戒線,不存在任何質押風險。
但是,質押股份融資的模式過分依賴公司的股價表現,當股價跌至股權質押貸款最高評估價下方時,質押人所質押的股權將面臨被強制平倉的風險,一旦股價跌破警戒線,質押人就需要補倉,以補錢、補股票或其他質押物來追加質押。分析人士認為,不管公司如何澄清,大跌后緊急宣布回購始終還是有這個層面的擔心,否則根本不需要在目前的位置回購維穩股價。
此外,廣匯能源巨額的融資盤也成為了公司股價的一個“定時炸彈”。廣匯能源一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東中有五名為證券公司客戶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也就是融資賬戶,累計持股數3.44億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9.8%。
數據顯示,一季度末廣匯能源的融資余額為40.28億元,近期最高時超過48億元,而截至7月29日,該股的融資余額為37.66億元,扣除股價下跌的因素,這些融資客實際上并沒有離場。
而按照券商通常的風控標準,當融資賬戶負債比例達到130%時,投資者就會被強制平倉。也就是說,一旦融資買入一只股票后出現36%的虧損,證券公司就將強行平倉。
從二級市場來看,二季度廣匯能源的股價一直在11.7元上方運行,即便按12元平均持倉成本計算,大量的融資盤已經面臨爆倉的危險。而成本在13元以上的融資盤,事實上可能已經出現了爆倉。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告訴網易財經,一旦融資盤接近平倉線,其只能不斷進行減倉操作以防爆倉,這樣就可能出現“多殺多”的踩踏事件,導致股價繼續下挫,形成惡性循環。
據網易財經了解,正是因為意識到廣匯能源可能面臨的風險,很多機構投資者已經選擇了在高位拋售。
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共有40只公募基金持有廣匯能源4.62億股,占流通A股15.00%。其中,華商、嘉實等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持有該股。
一位重倉廣匯能源的大型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坦承,之前在這只股票上獲利了不少,但今年確實做得不好,“幸好7月初賣掉了大部分持倉,否則現在更為被動。”據悉,華商等基金也在拋售廣匯能源。
煤化工項目仍存變數利潤不及預期
不管是融資盤還是基金等機構,當初買進廣匯能源,大部分都是沖著其煤制油的故事和LNG項目而來。廣匯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廣信曾為廣匯能源的能源轉型設計好發展之路,即以LNG為切入口,在向上游煤炭、天然氣領域擴張的同時,向下游消費市場擴張。
縱觀整個廣匯能源的產業布局,公司搞煤化工,并花大力氣涉足煤炭、天然氣、石油等上游資源開發,甚至在國外搞油氣開發,目標是為了給自己的清潔能源業務提供戰略支持。
不過,今年4月6日公司煤化工基地的爆炸事件,令公司的煤化工項目蒙受陰影,也延誤了項目的整體進程。
日前,公司在與機構投資者的溝通會上表示,煤化工項目有望在8月15日驗收環保設備后全面開工,經過短期調試,公司計劃9月份負荷上到50%-60%。預計四季度盈利會比三季度好,煤化工廠四季度實現2億元的盈利可以預見。
中信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根據9月份煤化工項目開工率60%測算,全年項目貢獻盈利約6億元。此外公司吉木乃LNG項目開工率達50%,預計8月份可進一步提高負荷,由此測算全年可貢獻LNG產量2-2.5億方,可貢獻盈利約1.5-2億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師告訴網易財經,廣匯能源的煤化工項目算是唯一一個能提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項目,之前預期該項目2014年的利潤能達到40個億,但這主要取決于項目的開工情況。
而齊魯證券也顯得樂觀,其認為,隨著哈密煤化工項目正式恢復運行日益臨近,2013年三季度業績將爆發式增長。預計公司2013-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28.8億元、55.6億元及81.3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98.6%、93.3%、46.1%。
但從廣匯能源的表態來看,煤化工項目的利潤顯然并沒有預期中樂觀。一位券商也向網易財經坦承,“之前預期公司今年的利潤能達到二三十億元,每股收益在5毛以上,但現在看來很難,這也是該股近期持續下跌的根本原因之一。”
職業投資人“天地俠影”表示,廣匯能源的哈密煤化工,污水處理應該遇到很大的難題,從神華鄂爾多斯煤化工項目看,國家最近明顯加大了對煤化工污水排放的環保力度。公司四季度爭取凈利潤2億元以上,顯而易見,廣匯哈密煤化工項目,遠遠達不到市場預期的暴利。
有私募人士稱,廣匯能源的LNG項目受制于水源,持續擴張上會受到影響,此外,煤制油的故事現在還說不清楚,股價能否支撐預期的市值是個未知數。目前看,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大。
昔日“德隆系”的掌門唐萬新也曾推出產業藍圖,并通過大規模的股票抵押融資等方式推動了股價上漲,但最終唐萬新失敗了。如今,廣匯集團董事局主席孫廣信似乎在復制這一手法,其能否取得最終的成功?資本市場會不會又出現“黑天鵝”事件?相信市場很快會給出一個答案。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