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亞洲化工行業在面臨資源缺乏、行業分散等老問題的同時,還將經受中國經濟放緩的考驗。但油價或將在2015年處于低位狀態,亞洲國家的一系列規劃或改革都可能給亞洲化工經濟帶來期冀。因此,分析人士認為,2015年亞洲化工行業將溫和增長,在可預見的未來,亞洲仍將繼續保持全球化工產品需求增長中心的地位。
增速雖放緩,空間仍巨大
近年來,亞洲一直是拉動全球化工需求的主力。雖然2015年亞洲出口化工產品的大買家——中國的經濟增速預期將放緩,但中國化學工業仍保持較高增速,一些跨國公司依舊看好亞洲化工行業發展前景。
IHS表示,中國的經濟正受政府主導的一些微刺激計劃和出口恢復的支撐,不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在中國已經投入大量資金的全球領先化工公司堅定地認為中國市場需求仍將強勁。巴斯夫亞太區總裁、大中華區總裁兼董事長侯宇哲表示,中國仍將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GDP增速仍然將超過7%,而且這一增長速度的基數比5年前要大得多,這對巴斯夫來說仍然有著非常巨大的吸引力。公司仍將繼續加大對亞洲投資力度,截至2020年擬在中國等亞洲國家新增投資100億歐元,提高研發水平、擴大生產能力。
聯合國在2014年12月10日發布的《2015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中指出,亞洲經濟將繼續領跑全球經濟增長,預期2015年和2016年經濟增速分別為6.1%和6.0%。中國經濟在步入新常態和穩步增長的同時,其他亞洲國家如印度、孟加拉和伊朗的經濟將出現強勁增長。亞洲經濟的快速增長,為該地區化工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空間。
IHS化學負責亞太地區業務的副總裁托尼·波特表示,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多數新建烯烴產能仍將發生在亞洲地區。亞洲地區擁有39億潛在化學品和聚合物消費人口,占全球消費人口的55%。美國IHS公司認為,2014~2020年,亞洲依然是全球石化產品生產的領導者。
油價在下跌,改革有紅利
油價大跌讓中國、日本、印度、印尼等石油消費大國正在收獲久違的紅利,但現代煤化工、生物燃料等的利潤卻正在遭受極大擠壓。不過,瑞士寶盛分析師表示,近期石油價格下跌幾乎對所有亞洲國家的經濟都有利,使各國政府能夠將現有燃料補貼應用于更能提高生產力的領域,如教育和基建,從而進一步促進經濟的長遠發展。
該分析師認為,2015年,亞洲仍將受惠于利好的投資形勢。由于亞洲與歐美市場長期的高度關聯性,主要國家央行維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合理的估值水平。得益于采取的多元改革舉措,中國及印度將雙雙成為亞洲地區表現最佳的經濟體;同時,受惠于當地量化寬松政策以及養老金資產配置的重新調整,日本的表現也可期。
作為全球經濟火車頭的中國,正處于向新常態轉型的關鍵點。中國2013年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正在進入務實階段,得到沿線50多個國家積極響應和參與。一些業內人士表示,盡管工作的開展,還需突破溝通障礙、道路障礙、制度障礙、人為障礙等,但不可否認的是,該構想的實施一定會給整個亞洲的繁榮帶來新的機遇,在拉動經濟建設的同時,促進亞洲化工行業改善小而散的面貌。此外,印度和印尼等新興市場國家的改革也將給這些國家的石油和化學工業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