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市場的疲軟是一直以來的態勢,不過作為煤炭進出口的大國中國來說,煤炭對發展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月8日,國際能源署在京召開《2014煤炭市場中期展望》中國發布會。會議主要討論了對未來幾年的煤炭發展形勢、煤炭對中國經濟發展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煤炭如何高效利用。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政策研究部主任張宏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和消費的國家,占據了全球50%的份額,是中國煤炭市場的一個很大的特點。回顧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經濟發展是與煤炭作為主要支撐能源分不開的,從1978年到現在30多年來,全國煤炭產量從不到7億噸增加到2013年的36.5億噸。從經濟上來講,由不到7億噸的產量到36.5的消費量,這樣一個消費量,支撐了中國經濟長期的高速發展,作用是非常明顯的。另外,煤炭對于中國來講,是支持主要基礎產業發展的支柱,先從電力來說,1978年中國的發電只有幾千萬千瓦,到現在已經超過了13億千瓦。所以煤炭的發展對中國基礎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神華科技技術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蔣文化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盡管現在全球都認為煤是一個骯臟的能源,應該是用得越少越好,但是由于中國資源富存的情況,在中國現已經探明的化石能源,煤炭占94%,石油占2.5%,天然氣占3.1%。中國屬于一個‘煤多油少缺氣’的一種狀態。也可以通過進口來解決能源的需求,如果僅靠進口油氣,來解決中國的發展:一是不安全,二是我們經濟上難以承受。經濟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是不可避免的,盡管說對產業結構的調整,隨著技術進步彈性系數有所降低,但是對于中國來講,經濟的發展對能源需求持續增長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能源是經濟發展的基礎,而絕大多數能源的利用會對人類生存的環境構成破壞。水利能源:修建水庫可以防洪、可以改善水的供應和管理、農田灌溉,而且成本低。但是,水利工程投資大、工期長,長期效益好、短期效益差,資金回收慢;核能:同煤、石油來比的優點是無空氣污染、無漏油等問題。但是它存在放射性污染,一旦出現核泄漏,后果不堪設想;新能源:新能源的最大優勢在于其環保性和可再生性。它發展勢在必行。但受到目前技術條件的限制,應用范圍比較狹小,不適于大規模生產。而化石燃料在當今世界的能量消費占90%,都是依靠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在目前情況下,使用化石燃料作為基礎能源在技術上較為成熟,應用范圍廣,投資少,投資回報快。雖然石油、天然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能源消費結構上的不合理,但從戰略能源安全的角度及經濟性角度考慮,大量的石油、天然氣不可能滿足我國基礎能源的要求。根據之前國際上通行的能源預測,石油將在40年時間內枯竭,天然氣將在60年內用光。
那么,中國煤炭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又是如何呢?
煤炭信息研究院院長黃盛初對記者表示:“2014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常態,2015年以及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的速度由高速增長,向相對放緩的速度轉變,經濟結構將由增量、擴能向調整增量方向調整,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有著新的變化,今后一個時期中國煤炭消費增速將由10年前的10%左右回落到現在3%左右。煤炭需求增速,2014年1月至10月,煤炭產量和消費量同比下降1.55%和1.64%,煤炭進口量同比下降7.7%。2014年6月份,發布了中國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在這個報告中確立中國能源發展的戰略化,繼續堅持節約、清潔、安全的戰略。根據這個報告,到2020年國內一次能源生產總量達到42億噸標準,一次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8億標準,煤炭消費比重控制在60%。在未來的一個時期,中國仍將是全球煤炭主要需求國。”
有專家表示,煤炭在今后的一個時期,消費的總量還會有所增長,但是消費的增幅會大幅下降,中國煤炭消費的增長率從2002到2012年,實現了年均10%的增長。今后的一個時期內會遠遠下降。初步測算,到2030年左右,中國的煤炭會達到一個消費的平臺期。到那個時候還是煤炭主要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會更高,效率會更高,排放會更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