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推行 迎來治污新機制
作者: 2015年01月15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曾經三難題困擾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環境第三方治理雖在逐步推進,但其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須重視。
首先是“誰污染、誰付費”價格機制形成難。一位脫硫脫硝設備供應
曾經三難題困擾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環境第三方治理雖在逐步推進,但其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亟須重視。
首先是“誰污染、誰付費”價格機制形成難。一位脫硫脫硝設備供應商說,雖然銷售量不錯,但據其了解,售出設備大多數處于非正常運行狀態。“吉林一家電廠為省電費,本應全天候運行的設備常遭遇晚上關停。根本原因是價格機制存在問題。”
環保上市公司國電清新董事長張開元說,在“誰污染、誰付費”的機制中,第三方治理企業并沒真正成市場主體。在實際治理中,由于專業環保企業從電廠獲得訂單,排污方和治污方地位不平等,有些排污方甚至認為治污方從屬于自己,影響了治理效果。
其次是第三方和排污主體責任明晰難。黃宜鶴說,第三方和排污主體相互勾結的情況時有發生。有些企業污染治理不達標,但環保局每次抽查結果都合格,后發現是第三方在幫業主造假。
戴建軍說,排污方和治污第三方相互推諉責任也常見。排污企業認為治污已交由第三方處理,排污不達標應由第三方擔責,治污方認為排放不達標是因排污方不按照合同排污,導致污染難處理,兩方主體責任不明確。
最后,政出多門致精準監管難,有些第三方運營“明知不合格,卻束手無策”。一家第三方運營污水處理廠要接受住建局和環保局核查,因各自標準不一樣,考核結果也不一樣。
國務院: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14日消息,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見》,提出以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領域為重點,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為導向,營造有利的市場和政策環境,吸引和擴大社會資本投入,推動建立排污者付費、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機制,不斷提升我國污染治理水平。
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簡稱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過繳納或按合同約定支付費用,委托環境服務公司進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第三方治理是推進環保設施建設和運營專業化、產業化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有效措施。近年來,各地區、有關部門在第三方治理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初步成效,但還存在體制機制不健全,法律、政策有待完善等問題。
根據意見,到2020年,環境公用設施、工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第三方治理取得顯著進展,污染治理效率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高,社會資本進入污染治理市場的活力進一步激發。環境公用設施投資運營體制改革基本完成,高效、優質、可持續的環境公共服務市場化供給體系基本形成;第三方治理業態和模式趨于成熟,涌現一批技術能力強、運營管理水平高、綜合信用好、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環境服務公司。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