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大力開發利用天然氣正當時

作者: 2015年01月14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近期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同時,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措施扶持清潔能源發展。天然氣既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又

近期出臺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要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同時,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措施扶持清潔能源發展。天然氣既作為一種高效的清潔能源,又是價改的重點對象,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機遇呢?

  廣東,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能源經濟競爭充分,對國內能源市場具有較大的影響。為深入了解當前國際國內能源市場以及天然氣發展現狀,為天然氣的發展趨勢精準把脈,新年伊始,中國化工報記者聯系到石油行業資深專家、廣東省石油燃氣協會新聞發言人范小平進行了深度專訪。范小平從事石油燃氣行業數十年,出版過多部石油、化工、天然氣專業書籍,對國際國內石油天然氣市場有著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黃金時期

  中國化工報記者: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大幅異常波動,尤其是下半年的大跌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今年會延續這種頹勢嗎?這對我國能源結構會有什么影響?

  范小平:就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各國能源政策以及供需狀況看,國際油價的持續走低,消費市場觀望心態較強,期貨市場對后期持續悲觀,諸多評論都持悲觀態度看淡后市。但據我觀察,國際油價這種下滑趨勢將難以持續,產油國的財政預算和國內政治經濟發展將促使其采取做多措施,加上2015年宏觀經濟將不斷恢復,促使需求增加,供與需將出現預期中的移轉。因此,我預計2015年國際油價將出現較強的反彈,且不排除受資源儲備不足可能出現柴油資源偏緊、加油站脫銷增加的風險。

  從我國的石油生產來看,目前中國東部油田在減產,西部發展比預期慢,海洋油田產量仍較低,因此,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戰略也將從單純的“開源”向“開源”與“節流”并重的方向轉變。

  隨著國家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天然氣作為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正日益受到各國的重視和發展,發展天然氣工業將成為世界各國改善環境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佳選擇。引進液化天然氣(LNG)將對優化中國能源結構,有效解決能源供應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問題發揮重要作用。下一步,國家將深入推進原油成品油流通體制改革,為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油氣管網、LNG接收站、儲氣設施提供保障,同時將積極考慮和研究給予地下儲氣庫和城市小型應急儲罐補助資金,鼓勵和引導行業發展。

  中國化工報記者:全球將迎來天然氣發展的黃金時期,那么中國天然氣業務發展前景如何?

  范小平:自2004年西氣東輸管道正式投入商業運營以來,我國的天然氣消費市場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00~2010年,天然氣消費量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長。2013年我國常規天然氣產量約1178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9.8%,高于2012年7%的增速。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將由目前的4.5%增長到2020年的9.3%,但仍低于目前23.7%的世界平均水平。

  我國天然氣供給量也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最新數據分析,2013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量1920億立方米,資源供應量1700億立方米,全國天然氣供應缺口達220億立方米,經過各方努力挖潛后,仍有100億立方米左右的缺口。預計到2020年,我國的天然氣產量有望與石油產量相當,達2000億立方米(相當于2億噸石油),并且在未來20年,我國還可以發現一些大型氣田,天然氣勘探開發前景可觀,車用天然氣市場發展正處于發力階段。

  綜合來說,天然氣在清潔性、經濟性、方便性和用途廣泛性具有明顯優越性。西氣東輸、川氣東送以及引進俄羅斯天然氣等世紀工程也顯示了天然氣這一具有優質、潔凈和環保等特點的重要能源,正受到我國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視。“十一五”以來我國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推進低碳經濟發展,客觀上為天然氣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與政策支持。

  中國化工報記者:能否詳細闡述下當前天然氣供應現狀、市場需求及發展前景?

  范小平: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世界天然氣消費量年均增長為2.4%,為同期石油增速(1.1%)的2倍多。綜合國際多家機構預測結果,今后20年天然氣年均增長約為2.1%,將超過石油和煤炭,成為全球需求增長最快的化石燃料。到2030年,天然氣消費量將增至4.6萬億立方米左右,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費份額將達26%~27%,與煤炭和石油趨同。未來的供求關系可能決定了全球將迎來天然氣發展的黃金時期。

  從全球天然氣消費分布來看,天然氣消費量最大的是歐洲和前蘇聯地區,2014年北美洲的天然氣消費量占全球的28%,,但北美地區消費量大于自身產量,中東地區占9%消費量,也小于其產量。

  以目前的生產水平來看,全球已探明的天然氣資源還可以再開采250年以上,并且天然氣廣泛分布在世界許多地區。從能源安全的角度看,天然氣非常具有吸引力。

  關鍵詞:多頭競爭

  中國化工報記者:當下,國內天然氣經營和銷售市場處于怎樣的競爭格局?

  范小平:隨著我國天然氣市場逐步發展、完善,天然氣分銷市場處于逐步放開的階段,正由目前的管道與管道競爭逐漸向批發市場競爭發展。尤其是2010年,中國石化川氣東送工程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以及國務院2010年底出臺的“新36條”為民間資本進入油氣勘探開發、儲運和管道輸送設施建設開放綠燈,我國天然氣市場步入“多頭競爭”時代。

  我國天然氣的分銷業務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處于從壟斷向競爭過渡的階段,管道與管道之間競爭更加激烈,并且已開始向批發市場競爭階段過渡。國家對管輸價格實施管控,因此,管道公司利潤穩定但有限。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管道運輸業務的第三方準入將成為可能,屆時,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依托管網構建的分銷體系將成為競爭的關鍵因素。

  國內天然氣主要經銷單位競爭格局如下:

  ——中石化 中石化的天然氣業務起步較晚,資源基本依靠進口,尚未形成多氣源等其他網絡構建。不過近年來,中石化在天然氣加氣站建設上有較大突破,尤其在廣東地區,發展勢頭尤為迅猛,在國內首創的油氣合建站也取得了良好的成功,也為自身以后發展天然氣業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石化正努力建設自己的儲氣庫,山東和廣西的LNG接收站正在建設,日后發展潛力巨大,正成為其他巨頭最大的競爭對手。

  ——中石油 中石油的昆侖能源公司有2座控股天然氣接收站、19座投運和在建的天然氣工廠,占據國內天然氣市場約80%的份額,運營424座天然氣加氣站,開發4萬多輛天然氣車,正在成為國內天然氣汽車“以氣代油”的領跑者。

  ——中海油 中海油建成投產的LNG加氣站已達70多座,布局主要以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環渤海灣為核心,未來計劃除優化LNG終端加注網絡外,還將向內陸輻射,尤其在廣東地區,已建成廣東沿海LNG接收站,成為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新奧燃氣 港資上市企業,以經營城市燃氣為主。在國內100多座城市設立了合資公司和分支機構,在廣東廣州、東莞、汕頭、湛江、肇慶等地組建了合資公司,獲得東莞、湛江、肇慶當地管道燃氣專營權。

  ——港華燃氣 是香港中華煤氣在內地的燃氣品牌,目前在全國逾100個城市設立了燃氣公司,在廣東深圳、廣州、佛山、中山、清遠、韶關、潮州、陽江等地成立了合資公司。

  ——華潤燃氣 主要投資經營城市燃氣業務,包括管道燃氣、車用燃氣及燃氣器具銷售等。目前在全國近100座城市設立了燃氣公司,在廣東江門、河源、惠州、汕頭成立了合資公司,獲得江門市蓬江區、江海區城市管道燃氣項目的專營權。

  以地方燃氣公司為主體的管道燃氣經營企業:如深圳燃氣、廣州燃氣、佛山燃氣、惠州燃氣等,基本都有政府背景,獲得當地管道燃氣特許經營權。

  中國化工報記者:我們知道天然氣經營的關鍵在于氣源,那么國內天然氣生產、儲運基礎設施建設最新進展如何?

  范小平:2014年11月26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油氣管網和儲存設施建設。近年來,中國的LNG項目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并形成了一些發展LNG產業的有利條件:中國近海油氣生產已形成相當規模,隨著渤海、東海、南海的天然氣登陸,沿海一帶的天然氣管網已初步形成;沿海一帶對天然氣需求愿望強烈,且在城市燃氣、化工、發電等應用方面都已具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天然氣的消化潛力大,對氣價的承受能力強;中國沿海港口設施條件好,便于進口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裝卸和接收站建設,液化天然氣可與城市燃氣系統貫通、與海上天然氣登陸銜接,形成兩種氣源的互補;“西氣東輸”及廣東大鵬LNG項目的示范和宣傳作用,極大地促進了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培育;小型LNG液化廠技術的掌握,有利于小氣田和邊遠氣田的開發。

  目前,國內建成投產的 LNG 生產工廠有17個,籌建中的LNG 生產工廠有8個。

  預計到2020年,全國油氣管網總里程將達到16萬公里,是目前的1.6倍。

  但按照國際慣例,我國儲氣能力應達到消費量的10%~15%,而目前僅為2%左右,尤其是大中型城市缺乏儲氣和應急設施,難以保障供氣安全,城市儲氣設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以現在的西氣東輸線、陜京二線、忠武線、澀寧蘭線等為主線,再興建一批重點干線管道和聯絡管道,向南延伸到珠海、北海,向北、向西延伸到黑龍江、新疆與俄羅斯管道相連。預計新建管道長度為1.5萬公里,屆時全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將達到3.6萬公里左右。形成國產氣管線、進口氣管線和沿海LNG管道互相連通的大網絡,國產氣、進口氣和LNG互相銜接,資源統配,達到全國天然氣聯網供應。

  中國化工報記者:國內幾大石油企業在天然氣推廣方面有什么新動作?

  范小平:幾大國有石油企業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各社會經銷單位都在大力發展天然氣生產、儲運和銷售網絡。主要情況如下:

  ——中石油2015年規劃經營量為1800億立方米,2020年經營量為3300億立方米。計劃建設遼寧大連900萬噸LNG/年、江蘇如東1000萬噸LNG/年、河北唐山350萬噸LNG/年、深圳大鏟300萬噸LNG/年、山東威海300萬噸LNG/年、福建廈門300萬噸LNG/年、浙江臺州300萬噸LNG/年、廣東揭陽300萬噸LNG/年、廣西欽州300萬噸LNG/年等9個LNG接收庫項目,其中規劃2015年建成2500萬噸/年。

  ——中石化2015年天然氣經營量目標是330億立方米,其中:國內天然氣250億立方米,進口LNG30億立方米,國內貿易50億立方米。規劃在沿海建設山東300萬噸LNG/年、廣西300萬噸LNG/年、天津300萬噸LNG/年、溫州300萬噸LNG/年、蘇北300萬噸LNG/年、湛江300萬噸LNG/年、秦皇島300萬噸LNG/年、葫蘆島300萬噸LNG/年、珠海黃茅島300萬噸LNG/年等9座LNG接收站。并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建成900萬噸/年接卸能力。

  ——中海油計劃“十二五”期間建成海南(洋浦)、深圳(迭福)、粵東(汕頭)LNG項目;規劃遼寧營口、河北秦皇島、江蘇濱海、浙江溫州、粵西(湛江)LNG項目。預計2015年供氣規模560億立方米,其中國內常規氣240億立方米、份額煤制氣20億立方米、進口LNG300億立方米。規劃建設連接浙、閩、粵的沿海管網??毓蓮V東、福建管網,參股浙江管網及廣東揭陽、中山等城市燃氣、燃氣電廠。在東南沿海大力發展LNG汽車加氣業務。

  ——其他社會單位,包括華潤、新奧、港華、中國燃氣、新疆廣匯能源等企業在國內已發展400多個燃氣項目,占全國既有燃氣項目的60%以上。國內已建成LNG液化產能257萬噸/年,在建517萬噸/年,擬建240萬噸/年。同時,國內多個經營主體正在推進或規劃的煤制氣項目20多個。

  中國化工報記者:國內加氣站建設處于什么階段?中國加氣站發展戰略是什么?

  范小平:隨著天然氣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以及天然氣生產產業鏈的成熟,最近10年加氣站建設也增長迅速,年均增幅達到50%以上。目前,全國已有100多個城市建設天然氣加氣站。

  國內的天然氣加氣站按照氣源劃分,主要分為五種類型,分別是CNG 常規加氣站、CNG 加氣母站、CNG 加氣子站、LNG加氣站、L-CNG加氣站。最為普及的是LNG加氣站,目前LNG加氣站多分布在沿海、華北、西部地區,其中山東、新疆、四川、河南、重慶地區占有比重較大。

  天然氣銷售對象主要是城市交通,車用燃氣的主要消費群體就是城市出租和公交行業,因此是天然氣業務的主要市場,也是重點客戶;長途客、貨運,由于此部分用戶受天然氣站點各地分布不均、總量偏少的限制,目前基本無改裝車輛;礦區、礦山、港口往往受政府環保要求,部分電廠和工業企業能源消耗將逐步由煤炭轉向更為清潔的天然氣,由于此類用戶用氣量較大,必須能夠提供資源保障,可逐步開展批發直銷業務;內河航運剛剛處于破冰階段,根據實際開拓潛在用戶;大型港口碼頭也是銷售對象的一部分。

  中國政府希望立足國內,利用海外,西氣東輸,北氣南下,海氣登陸,就近供應。2020年前,國家將投資2200億元人民幣建成5萬千米天然氣管線和千萬噸級LNG接收站,建設百萬噸級LNG運輸設施,建造30多艘大型LNG運輸船,形成年進口5000萬噸(近700億立方米)規模的LNG接收設施,使我國天然氣消費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從現在的2.97%提高到12%。

  關鍵詞:價格改革

  中國化工報記者:您對國內發展天然氣有何建議?

  范小平:我有如下幾點建議:一是要切實加以落實和不斷完善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要逐步理順氣價,消除交叉補貼現象。在居民用氣價格形成機制方面,可借鑒居民用電和用水價格的做法加以創新,解決居民用氣價格與城市門站價格倒掛的問題。長期看,天然氣氣源價格應完全放開、由市場決定,政府則應加強對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的監管。

  二是探索建立國際天然氣期貨市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區)的建立為中國天然氣期貨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中國人民銀行出臺了《關于金融支持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標志著我國金融創新進入了新階段、離岸金融市場的建立拉開了帷幕。同時,中國證監會已批準上海期貨交易所設立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為加快推進天然氣期貨市場建設提供了更好的組織保障。建議不斷扎實推進這些工作,并在中短期內試點開展國際天然氣期貨交易。

  三是加大勘探開發投資力度和科研攻關力度,降低天然氣直接生產成本。提高天然氣處理設備利用率,降低自耗率,提高輕烴回收量,降低天然氣處理成本。

  四是優化調整天然氣集輸管網,擴大儲氣庫的處理能力,進一步緩解季節用氣的變化,提高天然氣利用率。作好引進俄羅斯天然氣的各項準備工作,加強天然氣化工、汽車、發電等項目的前期論證和準備工作,儲備天然氣利用項目。

  五是取消天然氣價格雙軌制,建立新的價格體系,對不同區塊、不同季節天然氣的生產成本進行嚴格測算。分三步走進行天然氣價格改革。首先是“十三五”時期,準市場化階段,重點理順價格,完善季節性差價、峰谷差價、可中斷氣價以及儲氣價(含儲氣站、LNG接收站)實施辦法;修訂計量標準和計價方式(由流量或質量計價改為熱值計價);清理地方政府亂收費問題 。其次是2021年至2025年,初步實現市場化階段,形成與國際油價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出廠價),輸氣管道(配氣管網除外)價格完成市場化。再者是2026年至2030年,基本完成市場化階段,建立科學合理的定價公式(參照GGC或HH價格),形成與國際天然氣價格掛鉤的動態調整機制(出廠價);健全管網監督管理體系(包括收費),基本實現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中國天然氣價格改革目標。

  六是建立專業化天然氣經營管理隊伍,進一步減員增效,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挖掘市場的潛力,加強市場調查,搞好供需平衡。

 

 

  圖為2013年底建成通氣的云南德宏瑞麗中緬油氣管道弄島加壓站,這是進口緬甸天然氣進入中國云南的第一站點。據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0月,經中緬油氣管道天然氣進口132萬噸。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