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統計局8日對外發布最新統計報告稱,因煤炭產量增長潛力受制約、煤炭產能過剩,以及資源環境約束等原因,山西煤炭產業增長空間受限,煤炭快速擴張期已近尾聲。
山西省統計局專家表示,“沒有山西煤炭的大力驅動,就沒有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山西煤炭是中國經濟騰飛的發動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在新中國的發展進程中,從1949年到2014年11月末,山西累計生產煤炭164億噸,其中70%用于對外輸出。山西是中國煤炭生產最多省份。
從統計數據看,近年來,山西省的煤炭產量增長潛力受到制約。2011年,山西煤炭產量達到8.7億噸,比2000年增長2.5倍,年均增長12.0%。而到了2012年、2013年,山西煤炭產量分別只增長4.7%、5.4%。
據山西省煤炭工業廳預計,2014年山西省煤炭產量僅增長1%,2015年煤炭產量將略有減少,產量增長呈現逐步回落態勢,未來增長潛力已大大弱化。
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速回落,煤炭需求空間進一步縮小,制約山西煤炭產業擴張空間。數據顯示,2013年,山西省煤炭生產能力13.57億噸,產量9.6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此外,近年來內蒙古、陜西等煤炭的大規模開發,煤炭產能全國性過剩趨于嚴重,市場供過于求局面短期很難扭轉,山西煤炭產能利用提升幅度有限。
同時,煤炭開采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同樣困擾著中國煤省山西,山西省大規模的煤炭開采,已經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的歷史欠賬很多。
據中科院2014年發布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顯示,山西可持續發展總能力在全國排第24位,環境支持系統排第27位,生存支持系統排第29位,環境問題較為嚴重。
山西省統計局報告稱,山西的資源已不允許竭澤而漁式的開采方式,煤炭快速增長已成為過去。當前,山西省煤炭年產量近10億噸,已經接近資源環境承載極限,山西省的煤炭快速擴張期已近尾聲。
山西省統計局表示,山西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當前形勢下,山西省煤炭產業必須要按照王儒林書記提出的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六型”轉變,真正實現“革命興煤”,促進山西省煤炭工業健康發展,實現由煤炭大省向煤炭強省的轉變。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