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幾天前發布最新預測數據,2014年全行業利潤總額約8600億元,與上年持平,出現了多年罕見的利潤零增長局面。而據1-11月的統計數據,石油和化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降幅達4.9%。利潤增長止步,既凸顯了舊結構、舊機制下行業可持續發展的艱巨性,又反映了新常態初期行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2015年迎來“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行業經濟將繼續艱難筑底,質量和效益將成為轉型升級的核心指標。2015年全行業的盈利表現會如何呢?通過采訪和調研分析,大概率事件是:利潤總額略有改觀,行業分化愈加明顯。
2014年全行業利潤總額之所以零增長,與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國內油氣開采業和煉油業利潤大幅下降密切相關。2014 年最后一個交易日, 紐約商品交易所2015 年2 月主力原油合約以下跌收盤,收于每桶53.27 美元,相比2013 年12 月31 日每桶98.42 美元的收盤價,一年內下跌了46%。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受此影響,2014 年1-11月,全國油氣開采業利潤同比下降13.2%,石油加工和煉焦工業利潤下降達34.2%,成為整個石油和化學工業效益下滑的主因。
據測算,2014 年油氣開采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約為40.5%,較2013 年繼續回落1.7個百分點,創近年來的新低。與此同時,化工行業利潤占全行業利潤總額的比重則創歷史高位,首次過半達到52%,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意味著化工行業利潤已撐起全行業大半江山。石油和化工全產業鏈三大板塊中化工的貢獻率不斷提升、利潤重心向下游市場轉移,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行業結構在趨于優化。
2014年全行業效益不佳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銷售成本和財務費用等成本上升。當年前10 個月,全行業銷售成本同比增長7.8%,高出收入增長0.7個百分點;化工行業每100 元主營收入成本達88.01元,同比上升0.21 元,比全國規模工業主營收入成本高1.99元。2014年前10個月,化工和煉油業財務費用同比分別增長21.4%和29.9%,大幅高于同期全國規模工業財務費用平均增幅8.3和1個百分點。2014年前10個月,煉油業主營收入利潤率僅為1.04%化工業也只有4.51%,分別比全國規模工業平均主營收入利潤率低4.53和1.06個百分點。
從這幾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兩個重要信息:第一,行業產能過剩和同質化競爭的惡果已經全面顯現,銷售成本居高難下可能成為行業經濟運行新常態的一部分。第二,行業面臨著痛苦的去高負債、高杠桿化的過程,財務成本壓力在一段時期內可能進一步加劇。
記者梳理發現,在代表業內企業優秀群體的211家化工上市企業中, 資產負債率超過60%的就達到51 家,后期償舊債、借新債的壓力可能有增無減。近十年間,國內石化行業投資連續保持了年均兩位數的快速增長,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過信貸支持的,從現在來看這就形成了債務,一些投建的“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項目甚至成為了不良資產。后期如何將負債降至合理水平、將財務成本降下來,成為行業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環。
展望2015 年,石化行業面臨的原料市場風險已充分釋放,原油價格下降對下游的成本利好可能顯現,主要石化產品市場需求則有望繼續保持適度增長,行業價格總水平將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彈。根據中國石化聯合會的預測,2015 年行業經濟增長將略快于今年,利潤表現也將出現反彈,全年利潤總額有望比2014 年略增5%左右。
產業鏈各環節、各子行業的盈利表現將出現明顯分化:油氣開采、煉油行業將繼續在減利中艱難前行; 化工行業將繼續充當全行業賺錢主力,尤其是代表轉型升級方向的專用化學品、環保涂(顏)料、創新農藥等精細化工產品的利潤表現值得期待; 受益于原料價格下降、且市場需求基本穩定的農藥、化肥、農膜等農化產品將咸魚翻身, 盈利表現有望明顯好于2014 年;作為替代傳統石油路線而興起的煤化工,2015 年將繼續經受生與死的考驗,壓力有增無減;大路貨、大宗產品表現將依然疲軟,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替代進口的小眾產品將繼續表現搶眼,高高擎起全行業轉型升級的領軍旗幟。
行業經濟換擋期往往伴隨著陣痛,尤其在進入新常態的初期,增長失速、利潤滑坡伴隨著迷惘和無所適從,將嚴峻考驗著眾多企業的經營發展。2015年對于石化行業而言, 轉型升級依然迫在眉睫且任重道遠,而降本增效、開源節流無疑是最現實的抓手。降本和節流在于梳理業務流程,削減壓縮非合理成本支出,尤其是財務費用支出;也在于優化企業管理,堵住跑冒滴漏,止住出血點。增效和開源在于努力擴大產品應用、開拓市場渠道,尤其應注重拓展廣闊的國際新市場; 更在于加快科技創新,生產出更多差異化的、高利潤的高精尖產品,開辟出新的市場藍海。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