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先進的智能化自動化手段,減少人為風險,提高企業的風險控制能力,是包括石油、化工等在內的高危行業的安全技術的發展方向。這種實施科技創新驅動、不斷提升安全科技裝備水平的理念,值得石油和化工行業學習借鑒,也是產業安全技術的發展方向。
石化安全技術智能化備受期待
石油石化行業的特殊場合,工業安全生產監控由生產調度部門監管,通常與安全保衛部門相互獨立,當發生意外事件,時常需要人工收集相關的其他信息,而此過程處理的效率如果低下,極可能喪失處理問題的最佳時機。從理論上來講,安全控制分為四大步驟:步驟一,從能量安全來判定作業的危險程度;步驟二,從控制安全來解決安全措施問題,降低風險;步驟三,通過細節安全來解決整個措施的傳遞,讓作業人知道;步驟四,是行為安全,通過管理規范來約束作業者、監護者能夠安全地完成作業。該系統下一步可按這四個步驟進行完善。
國家安監總局辦公廳和國家煤礦安監局辦公室近日聯合印發陜西煤化集團黃陵礦業公司一號煤礦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經驗材料,以進一步指導推動企業提升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以先進科技裝備支撐安全生產能力。
化工行業連續化的生產特點,決定了企業本身就實現了無人自動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操作,但這種堅持技術創新、采用先進科技裝備提高安全生產能力的精神和理念值得化工行業學習借鑒。面對煤礦水、火、瓦斯、頂板、粉塵、油氣等災害俱全的生產環境,黃陵一號煤礦通過研發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及裝備,提高設備可靠性和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實現工作面“無人”或“少人”,大大降低了人暴露在危險環境中的頻次、時間,把礦工從高強度、危險環境作業中解放出來,極大減少了人因失誤發生的機會,真正踐行了“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
安全監管信息化,是受大家認可的。關于下一步開發的建議:一是石化企業的安全細節很多,系統能否擴展更多的功能,開發綜合性的終端,提高企業效率;二是在石化行業不同的子行業中有不同的企業,各企業情況都不一樣,系統能否建立一個大的數據庫,讓各企業可以互通數據,相互學習借鑒。
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研究和應用既是世界煤炭工業科技發展的前沿課題,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隸屬于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的黃陵礦業公司,面對復雜的開采條件,在綜采、大采高綜采的基礎上,以一號煤礦1001綜采面為試點,經過5年多的研究摸索,成功完成國產1.4-2.2米煤層綜采裝備智能化無人開采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地面遠程操控采煤,填補了我國煤礦綜采工作面智能化無人開采的空白。
該項目于2014年4月安裝調試正式運行,當年5月通過了陜煤化集團的驗收和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科技成果鑒定,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是我國煤炭工業開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