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煤化工普遍處于產能飽和和過剩狀態,現代煤化工雖然技術先進,但市場發展前景依然不確定,中國煤化工行業今后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在于轉型升級與控煤。這是近日在西安舉辦的陜西省能源化工產業創新發展高端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給出的建議。
韓文科介紹說,伴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能源供需形勢出現了重大變化。能源消費增量、增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國內能源產量與上年基本相當,部分品種甚至出現負增長,能源供需總體寬裕,煤炭、電力、煉油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富余,能源價格穩中走低,預計2014年全年能源供應總體寬松,能源產銷保持低增長態勢。
我國煤炭消費90%集中在電力、鋼鐵、化工、煉焦、建材等領域。針對煤化工行業,韓文科認為,我國能源消費增長的空間更加有限,為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及優化能源結構戰略,“十三五”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將以控制煤炭消費為主,穩定傳統煤化工規模,基本不再新增產能,并使耗煤量穩步下降;合理控制現代煤化工項目上產規模,近期仍以試點示范為主。
韓文科透露,繼“大氣十條”后,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水十條”即將出臺。基于環境資源約束,綜合考慮水資源紅線以及技術、經濟、市場等因素,2020年以前,包括煤制烯烴、煤制油、煤制氣項目在內的現代煤化工仍以示范為主,2020~2030年適度發展。預計未來現代煤化工項目仍可能主要集中于晉陜蒙寧和新疆兩大區域發展,到2030年全國總規模可能不超過7000萬噸油當量。
韓文科建議,煤化工行業轉型升級應控制傳統煤化工生產總量,引導煤化工產業高效集約低碳發展,發揮煤化工對油氣等化石能源的替代作用,對替代油氣能源類煤化工產品應加大有序發展力度;對基礎性煤化工,確保總量穩定和總量控制,加快產業升級;有市場需求的現代煤化工產業要嚴格管理,加強指導;推動煤化工行業持續技術進步,提升煤電化熱一體化、集約化、循環化利用生產工藝,發展CCS技術等;在環境約束和水資源約束條件下,煤化工應以水定產,有序發展;分區引導,實施差別化產業政策支持下的環境準入,建立區域流域環境綜合協調管理機制。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