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在北京發布了《我國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利用戰略研究》。該研究報告就頁巖氣和致密氣、煤層氣、天然氣水合物等四大類非常規天然氣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32位院士在內的共410位專家,以及企業、高校院所和政府部門等110家單位,共同進行了該項目的研究。
按照研究報告繪制的路線圖,經過探索準備和工業起步,到2020年之后,我國頁巖氣將實現快速發展,致密氣和煤層氣將實現穩步發展,而天然氣水合物仍需加快勘查,預計于2030年之后實現快速發展。經測算,到2030年,我國四大非常規氣產量將突破3100億立方米。
研究報告作者代表、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謝克昌介紹,研究分析后發現,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較為豐富,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動發展,可以成為支撐天然氣工業快速發展的主體資源。
該研究報告顯示,我國海相頁巖氣資源量8.8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于川渝、湘鄂、云貴和蘇皖等地區,具有較大的資源潛力。但是由于我國南方多為丘陵和山地,地應力高,巖層破碎,國外的成熟工程技術移植過來存在很強的不適應性,需要進行長遠規劃。總體來看,我國頁巖氣開發仍處于技術引進與探索起步階段。研究報告建議,加大科技攻關力度,注重發展低成本、環境友好、便捷小型化的關鍵技術與裝備體系,并加快產業示范,盡快實現頁巖氣經濟規模開發。
致密氣方面,全國資源總量11萬億立方米,中西部地區保有量占75%左右,具有支撐致密氣快速發展的資源基礎。在致密氣開發技術方面,我國與國外基本同步,但還需要優化水平井和多段壓裂主體技術,走低成本之路。研究報告建議,加快致密氣產業化發展,使之成為非常規氣大規模開發利用的主力軍。
全國煤層氣可采資源總量在11萬億立方米左右,其中集中性資源超過7萬億立方米,大規模開發的資源基礎扎實。在開發技術方面,煤層氣開發目前處于技術成型階段,需要重點發展單井增產、低成本適應性技術以及煤礦區井上下聯合抽采關鍵技術,堅持地面與井下兩條腿走路。
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量驚人,據初步評價,遠景資源總量超過100萬億立方米。長遠來看,我國具有非常好的天然氣水合物開發利用前景。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目前仍處于勘查技術攻關階段,后期要加快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調查,重點發展深水開采技術和裝備,適時啟動試采,盡早實現天然氣水合物的工業化開發利用。
盡管資源總量都比較豐富,但研究報告也指出,通過對頁巖氣、致密氣和煤層氣進行經濟性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非常規氣的資源豐度總體偏低,開發難度大,經濟性偏差,需要政策扶持和走低成本發展之路,才能大規模開發利用。對此,謝克昌表示,未來非常規氣開發技術發展需要更加關注環境,注重優化井位、鉆井設計、施工和檢測,嚴格檢測用水及產出水、控制用水量、實施零排放和最小燃燒等,降低開發成本。
研究報告同時還建議,分類加大非常規氣先導開發示范區建設,給予非常規氣開發項目財稅優惠政策,搭建國家級研發平臺,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關鍵技術攻關、相關標準制定等。要通過10到20年的努力,把非常規氣發展為支撐我國天然氣工業快速、健康發展的主體資源。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