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年前,我國便有了興建氯化法項目的規劃。為了解決錦州項目的原料供應問題,冶金部也曾專門建立了4條富鈦料生產線。但受制于當時的艱苦條件,錦州項目遲遲未能獲得進展,巨額的投入卻沒有任何收益,這使得其他單位不敢輕易涉足氯化技術研發,使得國內對自主研發該技術的積極性受到打擊。國外的技術封鎖及打壓也逼迫我們只能獨立自強,項目進展履步維艱。
2014年11月18日,在昆明國際鈦產業周上,漯河興茂鈦業宣布其氯化法鈦白生產線基本打通,部分產品已經走向市場,,產品質量得到了客戶的認可。
2014年11月29日的攀枝花釩鈦博覽會上,云南新立有色金屬有限公司也公布了其氯化法項目最新進展。據悉,其公司自年中已逐批次生產出合格產品,單月最大產量達1000噸。短短的10天中,捷報頻傳,國內的兩家氯化法鈦白粉項目均取得了初步的進展,著實令業內人心振奮。
在此之前,錦州鈦業新建的3萬噸沸騰氯化爐正式投產;河南佰利聯的氯化項目也進入單車調試階段。在經歷了漫長而痛苦的探索之后,我國氯化鈦白生產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雖然距離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不少差距,產品質量仍需要提升,但至少我們看到了希望所在。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