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電石法為主的國內聚氯乙烯(PVC)行業正處于產能嚴重過剩、油價持續走低、下游需求不振的內外環境,并承受著巨大的環保壓力。嚴格行業準入、加強汞污染防治并實施低汞觸媒生產企業公告制度、強化技術創新、促進上下游的聯動成為行業實現綠色發展的四大舉措。這是從12月11日在福州舉辦的2014年全國聚氯乙烯行業技術年會暨中國聚氯乙烯綠色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的。
據中國氯堿工業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國家針對氯堿行業的安全、環保、能耗、汞污染防治等出臺了一系列標準與規范,提出了新的約束要求。協會受工信部和財政部委托修訂的《氯堿行業準入條件》將適用范圍擴大,產品涵蓋PVC、燒堿、甲烷氯化物和PVC糊樹脂。準入條件也更為嚴格,對企業分布、能源消耗、工藝裝備規模、環保、安全、職業衛生等要求都有所提高。據悉,《準入條件》已完成修訂并上交工信部,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發布。
同時,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與氯堿協會共同建立的低汞觸媒生產企業公告制度啟動實施,目前已有企業開始申報。通過審核的企業將予以公告,以推進2015年全面應用低汞觸媒的步伐。
與會人士表示,產業政策不僅對PVC行業增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存量部分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油價下跌導致國外PVC價格下行,給企業出口帶來影響,再加上企業開工率不高和下游消費市場需求不振等多重壓力,倒逼企業不得不實施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因此,專家建議PVC企業一方面要重視技術進步,持續跟蹤、推進當前行業熱點技術的研發和工業化應用,如關注二氯乙烷與乙炔催化重整生產氯乙烯技術、氯化氫催化氧化制氯技術、國產化離子膜應用技術、鹽水氧陰極電解技術、PVC合成無汞觸媒技術的研發應用進展;另一方面要加強與下游的聯動,積極拓展下游應用領域。
據了解,氯堿協會上月成立了PVC市場應用開發專業委員會,從政策爭取、形象樹立、技術攻關和標準修訂等各方面系統開展下游應用拓展工作。不少企業如新疆中泰化學、新疆天業集團、河北盛華化工、宜賓天原集團等都在與塑料制品加工協會及制品企業積極溝通合作。
據協會統計,前三季度國內PVC新增產能40萬噸,退出21萬噸,凈增19萬噸,同比增加0.77%,遠低于2000~2012年的年均18%、2013年的5.8%。目前,94家PVC生產企業前三季度PVC產量為1204萬噸,同比增長9.1%。由于產能過剩,再加上PVC制品在塑料管道、型材及門窗等傳統下游領域所占份額沒有大的增長,PVC行業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虧損,企業經營困難、現金流緊張,庫存及應收賬款均有所增加,行業效益堪憂。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