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企業動態 > 正文

能源低碳化勢如破竹 通向現代化必經路

作者: 2014年12月15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雖然近年來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是高碳特征明顯,并不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迫切需要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推動能源革命,迫切需要轉向“新型工業化道路”,開創一條新型的發展之路,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雖然近年來中國發展成就舉世矚目,但是高碳特征明顯,并不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國迫切需要改變粗放的發展方式,推動能源革命,迫切需要轉向“新型工業化道路”,開創一條新型的發展之路,才能擁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在環境負荷已經數倍于全球平均值的狀況下,中國的環境容量遠低于世界平均值。這樣的現實呼吁著中國的發展路徑亟待告別黑色、高碳,轉向綠色、低碳。
  
  低碳發展要求
  
  杜祥琬特別指出,對“低碳發展”的要求不僅僅是對經濟產生影響,將會帶來社會治理的深刻變革。他認為,低碳社會的基礎是城鄉一個個的低碳細胞,包括低碳企業、低碳村鎮、低碳社區等等,培育好這些細胞會帶來社會治理、公民素質、生活方式和觀念的深刻變革,意義十分重大。例如,低碳社會要倡導“健康的物質享受,豐富的精神追求”,涉及改變生活方式里衣食住行等各種需求。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迫切需要在能源革命中樹立正確的能源安全觀。首先,不能只一味要求供應側滿足一切需求,而應由供應側和需求側相向而行,達到供需平衡。將“以粗放的供給滿足增長過快的需求“轉變為“以科學的供給滿足合理的需求”的供需模式,把抑制不合理需求,提升到保障我國能源安全的戰略高度,通過能源需求的合理化,供應的科學化,實現我國可持續的能源安全保障;第二,要由單純的“保障供給”理念,轉向“保障供給和保護環境并重”的理念,把解決能源利用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提升到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第三,在國際能源安全方面,要樹立國際競爭環境中的能源安全觀。認識到國際能源結構的優化、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科技的進步、能源價格的優勢等,對我國能源的核心競爭力構成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機遇。世界各國盡管千差萬別,矛盾重重,卻共生在一個地球上,有著現實的和潛在的共同利益。理智的、最終的出路只能是通過合作,實現共贏。
  
  實現低碳能源的5個關鍵途徑
  
  國際能源署9日在利馬氣候大會期間提出了實現低碳能源的5個途徑及其具體做法,并建議與會各方將這些途徑納入其“國家自主決定貢獻”中。
  
  國際能源署執行干事瑪麗亞·范德胡芬表示:“能源使用造成世界三分之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因此任何氣候協議都需要討論能源問題,能源的使用始終是影響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消除貧困的關鍵因素,為此我們列出5個關鍵途徑幫助實現低碳能源。”
  
  首先,采取緊急行動加強能源減排,爭取到2020年在不增加國內生產總值成本的前提下使當前的目標減排量再減少80%。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高效能源、減少火電等效能較低的發電形式和逐步減少對化石能源的補貼。
  
  第二,專注電力低碳化,強有力的低碳政策可使2030年電力溫室氣體排放減少一半。
  
  第三,重新分配投資,加快低碳科技創新,可以利用多邊合作制定與各國國情相適應的技術解決方式,促進國家發展。
  
  第四,調動非氣候因素推動能源部門的低碳化。通過衛生、交通、能源安全的改善和其他行為也可以達到減排的目的。
  
  第五,加強各國能源部門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即使到2050年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水平,氣候變化也依然威脅能源安全,因此需要政策和市場雙管齊下使能源適應氣候變化。
  
  范德胡芬說,國際能源署始終認為全球氣溫在2050年升幅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是可行的,但是需要全球能源體系做出關鍵性的轉變,能源署建議各國政策制定者盡力爭取在制定能源、環境和氣候政策時注重協同效應。
  
  同時,能源署認為,雖然這些途徑可以通過各國制定的政策推動,但是國際性的氣候條約顯然十分重要,因此在2015年巴黎協議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中應該納入低碳能源的問題。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