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15: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作者: 2014年12月11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期召開,將確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政策和思路   定調2015: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近期關注的焦點。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預備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近期召開,將確定“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宏觀政策和思路 

  定調2015: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成為近期關注的焦點。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預備會”,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已經明確,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 釋疑 

  【會議簡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為3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被視為“年內最后一件大事”,將總結一年來的經濟工作,并為第二年的經濟發展定調,并作出部署。

  回顧2003年以來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時間,只有兩年在11月召開(2003年、2005年),其余都在12月召開。2012年的會期最短,只有兩天;2013年會期最長,達4天(期間召開了城鎮化工作會議),其余均為3天。

  出席會議的人員規格很高,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會出席,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也會出席。國家各部委的負責人、各省區市“一把手”,以及央企和軍隊的負責人,也會參會。

  以2012年中央經濟會議為例,新華社發布的出席會議的人員包括“總書記習近平,總理溫家寶,政治局常委李克強等”;“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員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黨員副主席等出席”。參會人員還包括“各省區市黨政主要負責人,黨中央有關部門、國務院部委負責人,金融機構負責人,軍隊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人等”。

  【會議議程】 

  總書記提次年經濟主要任務 

  在各年度的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都會發表重要講話,分析當前經濟形勢,提出次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國務院總理作出具體部署。

  按慣例,會議召開的當天上午,總書記作報告;次日上午,國務院總理作報告。之后,安排小組討論。會議結束前,中央主要領導人做總結發言。

  各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會為第二年經濟發展確定總基調。2004年以來,10年會議中,7年強調“穩”。2013年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一周左右,中央政治局通常會召開會議,研究第二年的經濟工作。這被視為中央經濟會議的“預備會”,其提出的經濟發展方向、基調,與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脈相承”。

  今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2015年“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首次提出——“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

  【會前準備】 

  起草組提前半年啟動調研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下設一個日常辦公機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該辦公室每年最重要的任務就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書記在會議上的講話是由該辦公室組織起草的。”今年6月25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變遷》一文介紹說。

  來自地方政府官網的信息顯示,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早在今年6月就已啟動調研,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收集“素材”。

  據陜西紫陽縣官網報道,今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調研組曾到紫陽縣進行專題調研。

  據江蘇新聞網報道,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則在10月8日至10日,帶隊到江蘇調研,并召開經濟形勢座談會。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一個月,中央領導人一般也會到各地調研視察。比如今年11月初,習近平到福建調研,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進程,保持經濟社會發展良好勢頭”。今年11月,李克強分別到浙江、水利部調研考察。分析人士認為,李克強的浙江考察行程表均鎖定互聯網經濟、“草根”創業等新經濟形態。 新京報記者 王姝 儲信艷

  ■ 回顧 

  【基本面】 

  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今年中央政治局召開的8次會議中,有3次是專門研究經濟。12月5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行了預熱。

  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我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并指出明年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對中國經濟的總體形勢判斷為“好”,在此前兩次涉及經濟議題的政治局會議中沒有提及。

  關于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公開場合提到“合理區間”一詞。

  在11月份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上,習近平發表演講時表示,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4%,各項主要經濟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在包括夏季達沃斯在內的多個重要場合,李克強多次提及“合理區間”。今年10月,李克強在柏林發表演講稱,中國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增長7.5%左右的目標,將經濟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

  【新提法】 

  習近平首次提出“新常態

  今年,“新常態”一詞成為經濟領域最大的熱詞。

  12月5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指出,“我國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為明年和今后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新常態”首先由習近平提出。今年5月,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首次提出“新常態”。他說:“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

  7月29日,習近平在和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又一次提到“新常態”。隨后的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報》連續3天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

  在今年APEC會議上,習近平首次系統闡述了“新常態”的含義:速度——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結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動力——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他進一步指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對于經濟“新常態”來說,上述3個條件,缺一不可。有分析稱,并非增速低了就是“新常態”,而是要同時優化結構,向創新驅動要動力。

  【新重點】 

  “一帶一路”有望成“重頭戲” 

  今年,一些重大的區域發展戰略很受關注,比如“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等。有分析認為,具有國際視野的“一帶一路”將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頭戲”之一。

  “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東邊連接亞太經濟圈,西邊進入歐洲經濟圈,涉及中亞、東南亞等沿線的數十個國家。

  這一重要的戰略構想由習近平提出。去年底,“一帶一路”的概念寫入了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上升為國家戰略。

  今年以來,“一帶一路”正從概念向實實在在的項目轉移。國家領導人對“一帶一路”做了很多推動工作。今年11月4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專門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規劃、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設立絲路基金。11月8日,習近平宣布,中國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