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升級不行,想升級不能”
常州市武進區是中國鄉鎮企業的發源地之一,也是民營化工企業最大的聚集區之一,不僅擁有多家業內聞名的民營化工巨擘,也有眾多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然而,中國化工報記者近日深入調查發現,在當今化工行業面臨緊迫的產業升級關鍵時刻,這里的化企卻受到了各種規定制約,深陷“不升級不行,想升級不能”的尷尬境況。實際上,武進區化工行業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化企“夾縫現象”在一些地區依然存在,而武進區的情況更具代表性。
大浪淘沙: 留下多是精華
據武進區化工業商會會長陳春源介紹,武進化工業始于上世紀80年代初,在發展鼎盛時期全區化企逾1000家。2006年后,經過全省統一開展的三輪化工專項整治,目前全區現有化企3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160家。通過專項整治,化企數量大大減少,但留下的多是精華。目前,全區化工行業(不含醫藥及中間體)有高新技術企業29家,普遍建立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創新實踐基地。
據介紹,目前武進化工產業主要有現代環保、新材料、涂料、水處理劑、樹脂、有機硅、顏料、染料及中間體、肥料、農藥中間體、基礎化工產品等,有22個分支類。進入新世紀以來,這里先后崛起了一批蜚聲業內的優勢企業。如江蘇亞邦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鄉鎮廠,發展到今天的國家級集團公司,2013年營業收入超過320億元,名列“2014年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101位。又如江蘇蘭陵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成立了防腐蝕技術研究所、江蘇省(企業)技術中心、江蘇省鋼結構重防腐防火涂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企業院士工作站等研發平臺,年經營收入保持在10億元以上,處于國內涂料行業第一方陣。另外,像江蘇江海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市場份額逐年擴大20%以上,位于國內水處理行業的前列;常州強力電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感度光引發劑,申請18項專利,填補國內空白,年銷售利潤率達到20%以上,產品基本都銷往日本、韓國、美國等市場。
“這些優秀公司之所以能夠崛起,憑借的就是多年來持續加大創新投入和不間斷的科技創新,使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陳春源說。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常州位居蘇南核心地區,各種約束因素較多,但長期以來,這里的各類企業只要能緊緊抓住科技與環保這兩柄利器,就可以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新常態下: 束縛因素捆手腳
然而自去年開始,武進區化企卻受到了越來越多的條件限制,甚至連迫切需要進行的產業升級也難以為繼了。武進區化工業商會秘書長陸書洪告訴中國化工報記者,武進區化工行業正在經歷著歷史上最為困難也最為重要的調整期,優勝劣汰非常殘酷。但是,許多企業卻面臨著諸多困惑與尷尬。
尷尬之一:現行政策執行有偏差。2012年江蘇出臺的《全省開展第三輪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方案》中明確規定:各省轄市可將部分化工集中區外的,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規模、市場、技術優勢,環保安全措施較完善的重點化工生產企業認定為重點監測點,允許改擴建項目。照此,武進區已有22家化企被常州市確認為化工重點監測點。但是,一些被確認為化工重點監測點的企業急需進行的改、擴建項目,卻遲遲未得到審批。相關政策沒有得到落實,造成企業生產經營非常被動。如常州市華源漆業有限公司的產品為聯想、惠普、東芝、索尼等著名品牌配套。因油漆顏色種類不斷增多,為保證產品質量,企業擬增加8臺攪拌機和相應砂磨機,并不產生“三廢”排放和污染環境。但環保執法部門卻未能允許,企業只能眼看著每年3000萬元的訂單流失卻無能為力。
尷尬之二:多頭監管難適應。振華重工(集團)常州油漆有限公司向中國化工報記者反映,目前公司生產的溶劑型涂料屬于產業政策中的限制類產品,擬改造生產既環保又安全的水性涂料,但常州市安監局下文規定,所有的生產裝置都不能新增。涂料油改水不屬于危險品,又符合化工重點監測點應該允許改、擴建的這一江蘇省文件規定。但安監局的一紙文件,令項目無法實施,企業為此非常困惑。
尷尬之三:相互推諉怕擔責。常州市武進晨光金屬涂料有限公司也是化工重點監測點企業,該公司在申報溶劑油改水項目時,區有關部門說是要常州市審批,報到市里,市里又說還是要區里審批,再將項目審批材料送到區有關部門,可這個部門又推給了其他部門辦理,弄得企業云里霧里,不知到底該找誰辦理。
深化改革: 市場服務都重要
陸書洪認為,市場配置資源是大勢所趨,本區許多化企對此均有深刻認識,更重視創新,更加舍得投入,促進產業向無污染、低排放、高安全性、國內領先和填補國內空白的新領域擴展。其中,在水性防腐涂料、建筑反射隔熱涂料、稀土放性鈀催化劑、雙金屬鈍化劑、液體抗氟劑、水煤漿添加劑等領域,保持業內領先。“然而,創新發展如果被捆住手腳,行業轉型升級如何搞?”陸書洪憂心忡忡。
為此,作為地方行業協會,武進區化工業商會近日組織召開了區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和24個化工重點企業老總參加的專題會議,并提交了《關于武進區化工行業運行情況和相關意見建議》的書面報告,特別提出3點行業認知:
一是化工企業專項整治不等于停滯發展化工產業。否則,省政府要求的“將化工生產企業專項整治作為化工行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加快技術創新、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步伐”等就無從落實。二是新上化工創新項目不等于擴大化工產能。省政府要求“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很有必要,但本區化企的創新、技改項目并不落后,更不是純粹追求擴大產能。三是新上化工創新項目不等于增加排污或帶來安全隱患。從近期申報項目上看,均為科技含量高、安全和環境風險防范水平高的項目。
為此,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發展與信息處主任馬建平在接受中國化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社會對化工的偏見還難以消除,總是把化工等同于污染、等同于事故,乃至談“化”色變。同時,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為求穩不出事,只要是化工項目,不論科技含量高底,甚至連化工企業正常的環保、安全改造項目都統統拒之門外,一概不上報、不審批。“需要明確的是,發展、風險、服務應當有個最佳結合點,政府的職能就是既有科學合理的管控,又有適合與促進市場經濟發展的良好服務。”馬建平說。
中國化工報記者在采訪中還聽到這樣的抱怨:“又想馬兒跑得好,又想馬兒不吃草。”實際上,如果化企不上新技術、新項目,產品老化、技術落后、設備陳舊等問題不僅始終得不到解決,創新升級更成了一句空話。
--------------------------------------------------------------------------------
尋找監管與服務最佳結合點
王云立
當前,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加大環境治理宏觀背景下,地方政府依法依規強化監管并沒有錯,這是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所在。但是,因其關乎監管的效率與效果,我們需要強調執法準確性和責任心。
執法要準確,這是落實法規政策的關鍵所在。準確就是要求相關部門在執法工作中不篡改、不走樣,明明白白地告訴企業等監管對象,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條文中存在可協商的地方,就不能一棒子打死,不給人家生機;不能通融之處,決不能開口子放任自流。可見,執法準確也是考量一級政府行政執行力的標準之一。
執法態度很重要,這是決定服務質量的根本所在。在監管與服務過程中,地方政府的工作態度也很關鍵,有什么樣的態度就有質量不同的服務,有什么樣的責任心就有高低不等的結果。是主動積極作為,還是圓滑,少作為,乃至不作為,最終的結果絕對是不同的。如果在執行相關法規政策過程中,管理者只要謹小慎微,盡量不去觸碰那些傷神費力“難纏”之處,就能最大限度地避開麻煩,避免失誤,也就盡可能地規避了失職丟官的風險,這顯然是不可取的。
然而,請不要忘記的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當下,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國人民的期盼,否則,納稅人為何要出資養活他們?懶政、惰政是不會長久的。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行政者要端正態度,積極開動腦筋,深入基層了解情況,尋找監管與服務的最佳結合點,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取得監管對象的理解與支持。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