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鋰電池新材料項目和北京工業大學先進激光器項目引入家門之后,泰安國家高新區的國內外一流合作院校名單已經逼近兩位數。如何利用國家高新區品牌和自身產業優勢,整合資源,實現“實體項目快落地,先進技術快轉移,高端人才快引入”的目的,泰安高新區一直在探索。
實體項目快落地
密切聯系高校和科研院所,立足年初制定的“圍繞關聯配套項目引入‘建鏈’‘補鏈’項目”的方案,嚴格貫徹項目進區論證評審決策制度,選擇符合泰安高新區項目進區標準、產業發展現狀、投入產出高的項目,安排專人專門盯靠洽談,推動成果轉化為實體項目落地。
該高新區全力破解“四大難題”,推動成果轉化項目落地建設。即推行高效審批,引進專業中介機構,破解“審批難”;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綠色通道”,破解“準入難”;推行“騰籠換鳥”“向空間要面積”,破解“用地難”;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破解“融資難”。目前,投資3億元的北京大學先進智能機器人項目已于6月份簽約,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鋰電池新材料項目已經進入實質化推進階段。
先進技術快轉移
結合該高新區企業發展需求,深度挖掘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資源,推動雙方的技術合作,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不竭動力,幫助企業快速實現轉調創。更加注重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利用好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資源豐富、人才資源充足、基礎研究能力強、研究條件好、教育培訓資源豐富的優勢,切實改善區內企業資金充裕但研發能力有限的現狀,做到企業技術研發難題解得開、高校密切聯系可持續。在泰安高新區牽線搭橋下,促成江蘇大學與陽光動力實現技術合作開發生產新能源電機,北京工業大學與金宸激光合作開發先進激光器,同濟大學與山東景源生物科技合作推進生物干細胞研發。
高端人才快引入
圍繞為泰安高新區招商引資和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培育制度、政策、服務、環境,為引進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創造良好的條件。注重優化發展環境,規范合作模式,提振科技人才來高新區發展的信心;在貫徹落實國家、省、市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基礎上,堅定貫徹落實好《中共泰安高新區工委 泰安高新區管委會關于建設人才特區的意見》等各類政策,增強各類拔尖人才在高新區工作的穩定性和積極性,確保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目前,泰安高新區擁有“千人計劃”專家、“長江學者”3名,高層次創新團隊16個;80%以上的規模工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進行了人才交流與合作。
標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