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企業動態 > 正文

質量時代,化企嬗變中圖優圖強

作者: 2014年12月08日 來源: 瀏覽量:
字號:T | T
在石化行業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強等諸多挑戰的情況下,質量工作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內在需求。   今年全行業的質量工作已經步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其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石化行業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強等諸多挑戰的情況下,質量工作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內在需求。

  今年全行業的質量工作已經步入了新的歷史階段,其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是中國化工報記者在2014年度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質量興業”活動總結大會上了解到的。那么,質量工作在整個行業內具有怎樣的意義?當前的質量工作還存在哪些問題?有哪些提升質量管理的有效途徑?中國化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采訪。

  質量工作邁上新高度

  今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了“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三個轉變”重要論述。9月15日,李克強在首屆中國質量大會上提出“把經濟社會發展推向質量時代”的新要求,把質量的重要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高質量已經成為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質量工作已經從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側面,轉變為戰略高度,即現在已經進入全質量時代。”不久前,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這樣形容質量工作的重要性。

 

 

  12月2日,山東海化股份公司溴素廠非優級品溴素脫氯處理技術改造一次試車成功,所產溴素全部達到優級品標準,優級品出廠合格率100%,并解決了國內同行業溴素難以再脫氯的工藝難題,且該技術在國內尚屬首創。圖為操作人員正在查看二次脫氯后溴素外觀質量。(張勤業 攝)

  據了解,近幾年化工行業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績效模式、精益生產、六西格瑪等先進的管理技術和方法在企業的中得到廣泛應用,產品的實物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一批行業質量標桿及知名品牌已達到國際先進標準。

  在行政管理方面,有關部門對質量工作的監管也進行了改革,使得監管工作更加嚴格規范。據中國化工報記者了解,去年上海市中心城區已經實行了“四合一”改革,即將原有的工商行政管理分局、質量技術監督分局、食品藥品監管分局和區物價局整合為中心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打破市場監管“九龍治水”的格局,破解分段管理帶來的監管真空與盲點。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向記者透露:“預計明年上海市其他地區也將完成這一整合,而在行政體系的改革中、在行政許可的變更中、在檢驗監測機構的整合中,質量始終是永恒的主題,以后的質量工作也將更加具體化,并落實到具體的部門當中去。”

 


圖為二○一四年度全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質量興業”活動總結大會頒獎現場。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但由于企業面臨成本上升、創新能力不強等多重挑戰,產能過剩已經成為整個化工行業的突出問題,而且低層次產品的惡性競爭依然存在,市場內也缺乏高端產品。同時,假冒偽劣產品阻礙了公平競爭和行業的健康發展,打假將成為常態,使得產品質量和檔次都迫切需要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此外,目前全行業的質量工作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有些企業對質量工作認識不足,質量管理一成不變、缺乏創新,對于相關工作的開展也缺乏交流。中國中化集團公司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鄧小軍表示,一些企業還缺乏質量管理方面的經驗,需要增強質量管理先進方法的培訓、交流等。陜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安全環保質監部部長郝愛武也表示,盡管質量工作已經開展了多年,企業、地方政府都為此付出了努力,但由于質量管控極其復雜,目前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還不完善,還需要兄弟企業之間加強交流、互通有無。

  明確質量責任成為要務

  今年1~9月份,國內石化行業進出口總額達5133億美元,規模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然而廉價、質量問題以及侵權等詞語始終伴隨著中國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并不強。有關專家將中國的工業化道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是生產能力的配置階段,即以低成本獲得制造能力;第二是生產設備和技能配置階段,通過改進制造設施和人員技能來提升制造能力;第三是創新能力的體現,即進入以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階段;第四是質量品牌優勢的配置階段,是通過綜合優勢的積淀和技術文化的軟實力在消費者的心中實現品牌的增值。我國的質量工作正在向第三和第四階段邁進,而質量提升的首要任務就是明確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將質量建設放到戰略高度。

 


為加強企業質量管理,提高優等品率,山西豐喜華瑞煤化工有限公司員工通過檢測尿素中的微量元素,為生產系統提供改進產品質量的一手數據。圖為公司員工正在對尿素中的微量元素進行檢測。 (閆俊榮 攝)

 

  質量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包括企業誠信、實物質量、服務體系、企業管理、品牌建設等,而要開展這些工作的先決條件是提高對質量工作的認識,強化責任。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安全副總監、質量健康安全環保部總經理宋立崧說:“質量工作是一個大主題,涵蓋了諸多方面的內容,所有的經營活動都可以往質量上靠。因此,目前的質量工作還需要落到實處,需要從專業角度加以指導并明確質量管理工作及質量部門的定位。”

  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說:“部分客戶選用油品不當會影響車輛的正常使用,客戶有可能會對油品質量產生疑問,甚至會引發質量投訴。如果一線員工和基層管理人員欠缺油品質量知識、應用知識和風險意識,對客戶的質量投訴不重視,就會降低客戶對我們產品的信任度。”為提高員工的質量意識,浙江石油開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在各種場合強調質量的重要性;二是教育員工從誠信經營角度理解質量管理;三是定期收集質量事件案例,進行風險分析,向員工傳遞質量風險意識;四是采用先試點再推廣的方式累積質量管理經驗。

 


為保證生產各環節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四川天華股份有限公司在注重日常運行監控的同時,不斷優化工藝和工序,確保產品質量。圖為四川天華員工正在清洗工業廢水處理池MBR膜組件,以保證有機廢水達標排放。 (黃貴春 攝)

 

  除企業自身外,相關的行業協會、地方協會也應當在質量工作體系建設方面發揮相應的職能。一方面,他們有責任督促企業提升質量管理工作,并給予企業指導性的建議;另一方面,應搭建經驗交流的平臺,組織先進方法的培訓。郝愛武認為:“目前確實有個別不負責的協會,只收取會費卻沒有實質性地開展質量工作與相關活動。此外,由于質量管理較為個性化,每家企業的做法都不同,所以質量領跑等活動的標準如何制定也是我們未來必須思考的問題之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周竹葉介紹說:“為強化質量管理,我們已經選擇氮肥、磷肥等重點支農產品,與相關專業協會合作,組織制定了以產品執行標準、功能性能、質量等級、標識標志等信息為主要內容的企業自我聲明規范,引導企業通過自我聲明承諾質量責任。此外,聚氨酯、工業清洗、膜工業協會等行業協會也正在采取發出行業自律倡議書、實施企業資質管理、向社會公布登記備案企業及產品名單等多種形式,強化企業質量誠信意識,樹立協會的良好形象。”

創新為動力,標準為保障

  市場需求放緩,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的行業現狀對抓好質量工作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而依靠創新驅動實物質量的提升與管理體系的完善是提升質量管理的根本途徑。

  創新驅動質量工作上水平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并形成長效機制的工作。安徽中意膠帶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生產輸送帶、高分子材料及制品的企業,自2004年起調整發展戰略,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引進人才,實施創新的質量品牌戰略,公司因此先后獲得安徽省質量獎等多項榮譽。該公司的做法是建立自主創新體系,加大自主創新投入,組建技術研發中心,增加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2013年該公司的研發費用支出達3000多萬元;建立企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提供創新實踐基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利益和風險共享的產、學、研合作機制。這些都成為公司持續創新的重要推動力。

  業內人士認為,標準、計量、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行業質量基礎設施建設,為行業的質量創新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如在已取得生產許可證的企業進行實地核查、進一步更新強制性產品認證、管理體系認證、環保產品認證、節能產品認證等認證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動態評價機制,更符合當前市場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化工行業相關標委會已經相繼承擔了3個ISO技術委員會和1個工作組國際秘書處工作,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他們主導或參與制修訂的國際標準為62項,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外先進標準為5項。這意味著行業相關標準已與國際進一步接軌,要求也更加嚴格。目前化工行業標準已達5901項。其中,國標3031項、行標2870項;強制性標準769項、推薦性標準5127、指導性標準5項,涵蓋了化肥、農藥等20多個行業,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目前這些標準還在進一步的修訂當中。

  企業內實施動態化的質量標準更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從而增強競爭力。中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創新性的依照顧客導向選擇不同的質量管理體系,經過充分的體系策劃,擬訂出一個面向主要目標客戶、多標準融合的體系方案。比如面向工況及廣大消費者,選擇ISO9001標準;面向軍方顧客,其重慶、北京、天津分公司選擇執行GJB體系;面向汽車用戶,選擇ISO/TS16949標準,在ISO900標準的基礎上增加了汽車行業的特殊要求;面向航空航天用戶,選擇AS9100標準。

  打造個性化質量管理體系

  記者了解到,一些化工企業進行了質量工作的改革,通過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打造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質量競爭新優勢,走出一條條個性化的質量管理之路。記者在梳理2014年質量標桿典型經驗后發現,不少質量標桿企業都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產品質量上下了功夫,創新技術、建立技術標準體系;二是從管理方面著手,完善質量管理制度、開展質量管理(QC)小組等活動;三是提升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

  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一平穩四優化”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獲得業內人士的肯定。公司首先平穩裝置操作,細分流程后建立職責清晰的生產經營管理體系,建立HSE績效檔案,在生產現場做到信息實時公開、巡檢實時到位、監控實時分析;優化原料結構,推行“分子管理”,統籌碳一到碳五資源利用路線,乙烯高附加值產品回收率達到61.8%;優化裝置運行,推廣分布式控制系統等先進控制系統,實現原料直供和低溫位熱聯合利用,2013年煉油綜合能耗僅為44.64千克標油/噸;優化產品結構,向高附加值產品集中。

  中國化學工程第六建設公司則是通過推行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標準化,對標檢查項目實施過程管理,在施工現場共有28個分項檢查內容。建立健全各級質量保證體系、質量管理程序和制度,以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為主要專業管理內容,融入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及風險控制內容,按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標準化要求轉化為表格、分數值等具體控制評價目標,設計項目管理制度框架,完善項目管理規程、施工組織設計,使之便于操作和應用。

  企業的品牌建設也是質量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消費者比以往更加重視產品的美譽度和相關服務。金正大生態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發展部張強告訴記者,為推動企業品牌培育工作,金正大規劃梳理集團品牌,準確定位,確立各品牌發展的戰略方向,為各品牌未來健康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據了解,自今年2月工信部下發了關于企業品牌培育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來,金正大成立了品牌培育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職能,結合實際情況重新編制《品牌管理控制程序》、《品牌產品設計開發控制程序》等規范性文件,通過公司網站等載體積極宣傳;開展品牌教育培訓,與國內外院校合作定向培養人才,組織品牌培育成功經驗交流;同時以產品技術創新推動品牌的發展。

相關評論


開啟“全質量”模式

  不管人們對企業競爭力有著怎樣的詮釋,但說到底其實就是產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而在消費者看來,“物美價廉”的產品才是好產品,這里所說的“物美”,指的就是產品質量好。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化工行業同全國工業企業一樣,通過推行全面質量管理、ISO質量認證、六西格瑪管理等各種“運動式”的質量管理活動,企業的質量意識和產品質量得到普遍提高也是事實。但實事求是地說,這些由政府主導的“形式大于內容”的質量管理活動好比陣風,刮過之后也就散了。因為在那個年代,產品相對短缺,東西不愁賣,企業對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多是說說而已,并不太上心。

  而真正讓企業認識到“質量是企業生命”的,一定不是政府而是市場。這些年來,隨著化工行業的飛速發展,形成了產品的極大豐富和產能的全面過剩,消費者對化工產品的選擇性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挑剔”。然而一些化工企業面對變化了的市場行情和不斷下滑的經營業績,不是從“物美”方面找原因,而是怪罪于企業規模偏小、主營業務單一、競爭對手強大等等。于是,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產能、跨界多元發展,其結果企業體量雖然上去了,但由于缺乏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叫得響的品牌,企業猶如一幢幢根基不牢的大廈,有的已轟然倒下,有的存在坍塌的風險。

  正是鑒于行業這種現象,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石化行業的“質量興業”活動自2010年開展的五年以來,許多化工企業抓質量變得更“上心”了,各種抓質量的措施也更實在了,企業對品牌傾注了更大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化工產品不僅受到國內消費者的青睞,還漂洋過海行銷世界各地。

  自今年開始乃至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人們對新常態雖然有著各種各樣的解讀,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即新常態意味著“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這“三個轉變”的開始,標志著中國進入到“全質量”時代。在這樣一個已經到來的“全質量”時代,化工企業惟有開啟“全質量”模式,才是應對“新常態”的最好選擇。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