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工屬于新興產業,比傳統產業的困難小一些,但中國石化聯合會的調研表明,氟化工行業產能也已經出現結構性過剩。氟化工行業當前面臨的現實難題是技術饑渴。
2014年9月,國務院批復《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目前國內碳交易試點穩步推進,全國統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計劃于2016年試運行,2020年正式建立全國碳市場。削減氫氟碳化物及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短期將帶來氟化工行業主題性的投資機會。
2011年,隨著全球綠色環保主義的深入人心,以及國內汽車行業對環保制冷劑的強制推行,隨著國內汽車銷量陡增的上升趨勢,國內氟化工行業的汽車環保制冷劑(俗稱環保雪種或R134a)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到歷史的高點(7.2萬元/噸),這比往年平均水平幾乎翻了2倍。豐厚的利潤隨即帶來行業巨量資金的涌入,一時間在浙江、廣東、江蘇等地區,大小氟化工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產能的增加,導致價格像坐過山車一樣又急速回落(2013年2.4萬/噸)。
中國氟硅有機材料工業協會理事長季剛表示,近兩年,由于氟化工產品結構性過剩,低端產品價格下滑,高端產品依賴進口,加上氟化工企業的制造成本急劇上升,氟化工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很大影響。今年1~10月,業內一些領軍企業利潤同比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削減氫氟碳化物,氟化工牛市有望再現。氫氟碳化物HFCs主要作為第三代制冷劑而廣泛使用于家用空調、冰箱和汽車空調等制冷劑,是《蒙特利爾議定書》后主要的ODS替代品。但由于其GWP值高,溫室效應明顯,因而成為《京都議定書》框架下需要被逐步淘汰的六大溫室氣體之一,主要發達國家和國際環保組織都不斷呼吁減少氫氟碳化物的生產和使用。從歷史看,上一輪氟化工行業景氣周期主要源于第二代制冷劑淘汰,目前行業所處狀態類似于第一代制冷劑R12等淘汰之后06-08年的低迷期。未來若全球就削減氫氟碳化物的達成共識,發達國家將率先削減相關產能,屆時制冷劑短期可能出現明顯的產能缺口,并有望推動相關產品價格大幅上漲,利好國內氟化工企業盈利及股價,帶來新一輪氟化工牛市。
碳交易市場建立利好氟化工行業。從國際應對氣候變化的趨勢看,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是大勢所趨。2014年9月,國務院批復《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其中明確提出要建立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從我國碳交易發展歷史看,經歷了兩個階段:基于《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CDM)階段,以及2011年我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盡管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減排義務和合作機制分歧嚴重,談判進展緩慢,CMD發展受阻。但CDM機制依舊是目前發展最成熟的機制之一,也是與發展中國家相關的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減排交易機制。
而且其發展歷史為我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外,由于氟化工生產過程中相關產品及副產品的GWP值普遍是CO2的上千倍,因而未來碳交易市場成熟,氟化工企業在碳減排方面空間較大,在目前的碳交易框架下,有望成為碳排放配額或者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出售方,并從中獲取相關收益。
標簽:
相關資訊